Saturday, May 26, 2018

支那風波

不久前美國加州長堤市(Long Beach City)有一家華人新開的餐館取了一個浪漫的名字叫做「支那之夜」,郤引來了一群華人抗議。領頭抗議者是一位有「雙博士」頭銜,在長堤一個海軍營區內行醫的台灣外省人醫生,他認為「支那」兩字是辱華之詞,強令店家取下招牌。由於抗議行動日以繼夜,阻擋餐館大門,佔領停車場,搞得那家餐館連日無客上門,生意都做不成了。結果店家為了息事寧人只得屈服於雙博士的淫威,取下招牌改了店名,蒙受的損失只得自認倒霉。

其實「支那」辱華之說毫無根據。如果餐館老闆當初向法院告訴雙博士妨礙營業,要求被告道歉並賠償損失,雙博士必遭敗訴無疑。可是息事寧人的老闆並沒有提出告訴,因此使這位雙博士至今仍津津樂道當初包圍「支那之夜」而得逞的英勇事蹟。

日本文字中應用漢字甚為普遍,越是高深的日文,用的漢字越多。人名、地名、國家名也大多用漢字。日文所用的漢字看是中文,其實是日文,例如中文所稱的「美國」而在日文則稱「米國」,此「米」字是日文稱美國的國名,但日文的「米」字不等於中文的「美」字 ,英文”beautiful”,相當於中文「美」,日文也是「美」,但不相當於日文「米」。日文的「米」和中文「米」則同是英文“rice”之意。

世界各國對中國人自稱的「中國」各有不同的稱呼,英文稱「中國」為“China”,照字面解釋是瓷器的意思,瓷器一碰就碎,有脆弱的象徵,但中國人接受此洋名封號卻甘之如飴。

拉丁文稱中國為“Sino”,國際上有關中國和其他國之間的有關事件都用“Sino – so and so”來稱呼,例如「中法戰爭」稱 “Sino-French War” ;「中日戰爭」稱 “Sino-Japanese War”;「中俄邊界協議」稱 “Sino-Russian Border Agreement”;「中德關係」稱 “Sino-German Relations”⋯等等。

日本也不例外,日本人也有自己對中國的稱法,起初日本用日文漢字「支那」稱中國,日文「支那」是來自拉丁文Sino,根本無貶低之意,但華人見了漢字「支那」就以為日本人給「中國」取了別名,因此認定日本人侮辱了中國,非常生氣。二戰後日本為免誤會,改用日文漢字「中國」或「中国」正式稱呼中國,可是華人迄今對「支那」稱呼的誤會根深蒂固宿恨難消。


Thursday, May 17, 2018

英文名詞Cold War和形容詞Orwellian的由來

日前中共當局通知各外國航空公司,其中包括美國的美航及聯航等多家公司,必須在各自網站上寫到台灣時必須標註國家名稱為「中國」,若不遵從就要受到中國的處罰。美國白宮針對中共此舉作出罕見的強硬聲明,並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微博上貼出了該聲明的中文版,稱中方將其「政治正確」強加給美國公民和公司的通知純屬「奧威爾式的胡言亂語」。

此處所謂的「奧威爾式的胡言亂語」是白宮聲明中的一個英文形容詞 Orwellian 被按照中共官式翻譯而成的中文。其實翻成「奧威爾式的通知」就可,後面加上「胡言亂語」是刻意的畫蛇添足,目的是要誤導讀者認為奧威爾是個胡言亂語著稱的人。

Orwellian 是一個英文新字,是由二十世紀英國小說家、兼短文作家、兼新聞記者、兼評論家的埃里克.亞瑟.布萊爾 (Eric Arthur Blair, 25 June 1903 - 21 January 1050) 的筆名 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轉化而來的英文單字。

Orwellian (奧威爾式的)形容詞的意義是:憑藉宣傳、監視、錯誤信息、否認真相、捏造過去歷史作為控制政權姿態和政策的。(Adjective: Of an attitude and policy of political control by means of propaganda, surveillance, misinformation, denial of truth, and manipulation of the past.)

奧威爾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傳世作品有《動物莊園(Animal Farm)》1945 及《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1949,及其他許多非小說的報導和評論。他以銳利的眼光批判斯大林政權借社會主義之名行極權主義之實,以辛辣的筆觸諷刺泯滅人性的極權主義社會的追逐權力者。

奧威爾去世後的第三年,1953年,他的自傳《這,這就是喜悅》(Such, Such Were the Joys)和評論集《英國,你的英國》出版。
1968年奧威爾的遺孀索妮亞•奧威爾與伊安•安格斯共同編輯出版了四卷本《喬治•奧威爾評論、報章雜誌文章及書信集》,書中收錄了奧威爾的大量作品。
1971年,由米廉•格羅斯所編《喬治•奧威爾的世界》(Miriam Gross, The World of George Orwell)出版。
1998年彼得•戴維森編輯的《奧威爾全集》(十九卷本)出版。

從奧威爾的作品中衍生出來的新字和新詞,至今都被大眾在流通應用著,例如「冷戰(Cold War) 」一詞也是他首創用於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集團和東歐集團之間的緊張狀態。在其他作品中衍生出來而流行於世的新詞不勝枚舉,例如 Big Brother 是指監控眾人的超大獨裁者;Thought Police 是指壓制所有異見者的霸權;newspeak 是指一種簡化而使意義模糊的語言, 旨在使獨立思考無從發揮;doublethink 意指同時俱備兩種相互矛盾的信仰;prolefeed 是製作膚淺質量的文學、電影、音樂,用於通過順從來控制和灌輸民眾,…等。

由於歷史上東西方的對峙,喬治•奧威爾的作品經常被視為反蘇和反共的代名詞,因而在蘇聯、東歐、中國大陸等社會主義國家遭到封殺。小說《一九八四》直到1985年才有簡體中文版刊行,且出版初期被列為「內部讀物」,只允許特定人群購買閱讀。即使「內部讀物」也有所限制,因此「奧威爾式」在中國大陸就成了「胡言亂語」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