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1, 2015

中國抗日和世界反法西斯之說

當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週年之際,中共官媒都宣稱他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並且透露將在北京舉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光榮勝利70週年閱兵式」,並將與俄羅斯莫斯科同步來慶祝這個偉大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日。使聽者如遇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們所反的「法西斯」是指什麼?是指日本軍國主義?還是指德國希特勒的納粹?還是指意大利墨索里尼的法西斯?自從今(2015)年初起我爲此納悶了好幾個月。

忽於3月26日 在美國加州觀看中共中央電視台宣傳節目時首次聽到中共改口了,這次他們特別把中國和世界分開,說成「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語氣顯然是爲了改正過去太明顯的錯誤,可是卻越描越糊塗。中共改口後,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軍分「中國」和「世界」兩方面;把侵略者也分「日本」和「法西斯」兩個集團。把中國說成單獨戰勝日本者,又含含糊糊地把中國抗日之外的其他部份,用「世界戰勝法西斯」一語帶過。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也就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兩句的合成。現在讓我來對這兩句話背後的真相分別檢討如下:


一、關於「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說:

此說簡直把二戰抗日主力盟友美國置之度外。在我闡述被中共置之度外的美國如可抗日之前,首先要說明:中共句中稱的「中國」實際上是中共當時處心積慮要推翻的「中華民國」;中共句中稱所抗的「日本」是毛澤東在推翻中華民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曾經七次以上公開向日本訪問團表示感謝日本侵華的「日本」,說什麼:「你們(日本皇軍)也是我們的先生,我們要感謝你們。真是你們打了這一仗(侵華),教育了中國人民,把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打得團結起來了,所以,我們應該感謝你們。」最可耻的一次是1972年9月27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Kakuei Tanaka)訪華,就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略中國道歉,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竟在正式外交場合向日本領導人感謝日本侵華!

中共句中置之度外的美國,除了有志願軍飛虎隊來華加入抗日作戰外,美國國家援華的軍備與物資也源源不斷分別經緬甸和印度由陸空兩路運送至中國。再加美國後來新開發出來能長程高空飛行與高空投彈的 B-29 「超級空中堡壘」於1944年6月在中國成都建立基地,對日本本土作大規模毀滅性轟炸。直到1945年1月美軍佔領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Marianas),奪回了關島並佔領塞班島(Saipan)、天寧島(Tinian)作爲B-29的新基地後,改從塞班島或天寧島起飛的B-29,其作戰半徑1600哩(2575公里)可涵蓋北海道以南的全部日本國土,以及台灣南北要港,和整個琉球群島。

日本偷擊珍珠港後美軍在太平洋上逐島與日軍浴血作戰。中途島(Midway)一役佔領日本太平洋上不沉的航空毋艦開始,日本節節敗退,但日軍仍然捨命頑抗,接著的威克島(Wake)之役、馬里亞納群島(Marianas) 之役,一路向日本本土逼近。戰況最慘烈的一次是美軍於1945年2月19 日至3月26日動員9個師的兩棲部隊及海軍船艦,進攻距東京南方僅1200公里,面積21平方公里的日本離島──硫磺島 (Iwo Jima)。經堅苦血戰,犧牲了7000位美國軍人的性命,日本守軍22000人全軍戰死。硫磺島機場雖然較小,不過該島距離東京較近,還不到塞班島與東京間距離的一半,美軍把硫磺島用作戰鬥機的基地,硫磺島上的戰鬥機配合從塞班島和天寧島起飛的B-29對日本本土作戰,再合適不過的了。

之後,日本的海、空軍基本上已經全軍覆沒,只能利用下屬的服從性和榮譽感,駕自殺飛機或自殺小潛艇作無謂的犧牲,對美軍船艦作自殺式的攻擊。美軍在日本東京等大都市及軍事要地作地毯式轟炸,目的在逼日本投降,日本軍閥們的心態是反正一死,不惜以下屬和人民來陪葬,不肯無條件投降。美國不得意,在多日多次大量空投傳單告誡日本幾個大都市中的百姓趕快避開之後,於1945年8月6日第一顆原子彈投向廣島,8月9日第二顆原子彈投向長崎,8月15日日本天皇才宣布無條件投降。

中美抗日期間在南、北太平洋上,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等國對日本均有對抗和牽制功能,唯有蘇俄對日本一向保待中立,俄酋斯大林始終是騎牆派。

1945年2月斯大林在蘇俄克里米亞半島上的雅爾達密會中,爲進一步籠絡英美,向英美又重申他在伊朗德黑蘭會議中承諾過的「儘快會向日本宣戰」。5月起蘇俄開始由西伯利亞鐵路源源不斷運兵至遠東,好像要向日本宣戰的樣子。但至7,8月間蘇俄仍未對日宣戰,此時英國首相丘吉爾和美國總統羅斯福已經開始商議如何向斯大林作表示不再需要蘇俄對日宣戰。

蘇俄忽在美國投廣島原子彈的二日後,於1945年8月8日,突然向日本宣戰。此時英美見日本軍閥捨命決戰的勢態,很有可能遷皇室至中國繼續長期頑抗,所以就順水推舟讓蘇俄坐享勝利後果。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蘇俄最近由西伯利亞鐵路源源不斷運兵至遠東,真正是爲了準備接收在中國東北的日本工礦資産及軍事設施。

二、關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之說: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歐洲大陸、法國、英國、北非、巴爾幹半島、地中海、大西洋、北冰洋、及蘇俄各戰區作惡的主要侵略集團是德國希特勒的納粹(Nazi)。而意大利墨索里尼的法西斯(Fascist)僅僅擔任納粹的幫凶。如果這是一齣戲的話,戲名應該是《世界反納粹戰爭勝利70週年》,而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整體來說,納粹是反派全場自始至終的主角,法西斯是反派部份場面、部份時間的配角。

今日中俄都不提「反納粹戰爭勝利」而說「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完全是出於國際社會主義共產黨對法西斯創始人墨索里尼個人的深仇舊恨,遠超過對希特勒入侵俄國的國恨。對中俄來說,1917年墨索里尼與國際社會主義共產黨反目成仇,舊恨實在難消;希特勒入侵俄國的新痛反卻易忘。這也說明了中俄具備有相同「國際社會主義共產黨」的DNA,這DNA裡的黨重於各自的國。

墨索里尼當初由身爲國際社會主義共產黨忠實信徒演變成雙方相互爲敵,但這是1917年的事,此時還沒有法西斯。墨索里尼與國際社會主義共產黨鬧翻四年後(1921) 才在意大利創建法西斯黨,自立門戶實施獨裁。一直到1943年7月24日那天,英、美、加拿大盟軍攻克意大利,次日(25日) 意大利國王 Victor Emmanuel三世逮捕墨索里尼,法西斯黨因此終結,這應該稱爲:「英、美、加反法西斯勝利日」,而且那是72年前的事。因此,若要強調「法西斯」被打倒,以示與「納粹」被打倒有別,則亦應該說成「英、美、加拿大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2週年」才對。

歷史書上若有〈反法西斯戰爭〉這個章節的話,那就是下述的故事了:

• 1914年意大利人墨索里尼爲國際社會主義共產黨忠實成員,直到1917年俄國革命時墨索里尼與國際社會主義共產黨因意見不合而鬧翻。

• 1921 年11月9日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創建法西斯黨自任黨魁。1922 年10月31日用政變手段取得意大利政權,挾持意大利國王Victor Emmanuel 三世,自任首相,實施法西斯一黨獨裁統治意大利,隨後與德國希特勒的納粹爲伍,作爲納粹的幫凶,在地中海戰區入侵法國及巴爾幹半島諸國。

• 1943年7月24日英、美、加拿大盟軍攻克意大利,7月25日國王Victor Emmanuel 三世復出,逮捕墨索里尼並免墨索里尼首相職,法西斯黨也在同日(1943年7月25日)終結。

• 1943年9月12日墨索里尼被德國希特勒所派遣的特種部隊救出後,於同年9月23日憑藉德國之助佔領意大利北部邊境附近一小部份國土,創建「意大利社會共和國」(Italian Social Republic),淪爲德國的附庸國(client state)或稱「德國附庸政體」(German Client Regime) 與南部的意大利王國分庭抗禮,但未再恢復法西斯黨。

• 1945年4月德國納粹不敵英、美、加拿大盟軍攻勢,「意大利社會共和國」面臨崩潰,墨索里尼化裝成德國軍人向北方瑞士逃亡,途中於1945年4月27日被南方意大利在北方淪陷區內的武裝份子 (Italian Partisans) 截獲,墨索里尼於同日死於非命。

在1938年之前的歐洲,除了德國納粹和意大利法西斯兩個侵略集團外,蘇俄國際社會主義集團並不在盟軍行列,也可算是一個侵略集團。這三者各懷鬼胎,各不相容。俄共致力於邪惡的國際共產黨階級戰(class war);納粹在階級戰上再冠以種族戰(race war);法西斯和共產黨都爭相熱衷於死灰復燃的宗教戰(resurrected religious war)。他們都各自稱爲國際革命家(International Revolutionist) 並且各自借著國際革命的理由入侵他國。

1935年3月希特勒明目張膽踐踏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所簽的凡爾賽條約對戰敗國的約束,宣布恢復徵兵制,擴充軍隊,包括解禁擁有海軍、裝甲部隊、和空軍,贏得德國國內一片喝彩。1936年3月希特勒宣布德國重新佔領萊茵蘭(Rhineland) 非軍事區,其實當時德軍羽毛尚未長成,完全是國內百姓對希特勒的一片喝彩使他更敢冒險虛張聲勢 (bravado)挺而走險。兩年後德軍羽毛長成,1938年3月希特勒宣布德國與奧地利合併。1939年3月希特勒宣布佔領捷克斯洛伐克除蘇台德地區的其餘部份。1939年9月德軍閃擊波蘭,歐洲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38年之後德軍羽毛已經長成,希特勒的納粹開始大舉向他國入侵,在戰略上和意大利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相互依存,兩者便成了緊密戰友。1940年6月5日德軍從北方的比利時攻入法國本土,6月10日渡賽茵河(Seine)開進法國首都巴黎的凱旋門後,風起雲湧如掃落葉般佔領了大半個法國。同時(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也向法國宣戰,出兵攻法國東南邊境。德軍趁勝於1940年7 月16日起用空軍渡海攻擊英國倫敦,但不如理想,至1941年初只得暫時收兵 ,將代號「海獅」(Sealion)的攻英軍事行動無限延期。改向東南與意大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合作,從南斯拉夫入侵巴爾幹半島諸國,同盟國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均加入對抗。在此同時(1939-1942),大西洋、北冰洋、北非沙漠等戰區,軍事行動都在激烈進行中。

俄羅斯此時趁英、美忙於對抗德、意之際,急急於1939 年11月30日出兵攻打鄰國芬蘭,目的只是在芬蘭侵佔一點土地。1940年2月中旬芬蘭被逼向俄羅斯投降,割讓靠近俄羅斯邊境的卡蘭里安地區(Karelian isthmus) 和北方的一些土地給俄羅斯。俄羅斯哪裡知道它對芬蘭的魯莽行事引發了希特勒侵吞俄羅斯的野心,希特勒看準了俄羅斯與芬蘭爲敵對德國有利,種下了一年半以後攻擊俄羅斯的種子。

德國的吞俄計劃由此開始,行動代號定名爲「芭芭羅莎」(Barbarossa),此字用「野蠻的俄羅斯」合成,凡稱「芭芭羅莎行動(Operation Barbarossa)」者就是指攻擊俄羅斯行動。此代號在德國密件中用了一年多,俄國人還不知道。俄酋斯大林也不把各方傳來的警訊放在心上,認爲只要不給希特勒有任何太大藉口,就可兩不侵犯,高枕無憂。

芭芭羅莎計劃要在夏季快速深入俄羅斯心臟地區,企圖在冬季來臨之前瓦解紅軍實力。1941年6月19日德、芬兩軍從波羅滴海(Baltic Sea)芬蘭灣(Gulf of Finland) 北岸起兵,爲芬蘭迅速收復失土,同時直攻俄羅斯本土,包圍俄羅斯國防重鎮列寧格勒(Leningrad今名Saint Petersburg 聖彼得堡)。此時俄軍完全在非戰備狀態中(on a peacetime footing) ,大多數部隊都分散各地作「夏季訓練」(Summer training) ,相當於今日學生們的夏令營活動。三日後希特勒劍及履及下令全面展開芭芭羅莎行動。

就在拿波倫(Napoleon) 入侵俄國129週年日的前兩日,1941年6月22日芭芭羅莎行動開始,德軍主力140個師,約300萬大軍從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三國全線同時起兵,向東進軍蘇聯的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目標俄羅斯全境包括首都莫斯科及俄酋斯大林。攻擊出發時前線北起波羅滴海,南至黑海,前線南北直線寬度就達1200公里,實際對敵正面寬度約2100公里,根據德國最佳估計,約8至10週就可瓦解紅軍。

芭芭羅莎行動最初兩週德軍一切順利,德空軍飛機幾乎控制整個戰場,因爲開戰的首日早晨,俄軍的飛機大部分在地面就被德機摧毀了。可是往後的日 子就沒有這麼好了,在烏克蘭炎熱的夏季沙塵滾滾的地方行軍,無數車輛、坦克發生故障,拋棄在途。接着在開往莫斯科途中遇秋季連續暴雨,車輛、坦克往往陷入泥沼動彈不得。

德國的吞俄計劃要在夏季快速深入俄羅斯心臟地區,企圖在冬季來臨之前瓦解紅軍實力。終因人算不如天算,德軍攻城略地克服障礙之餘,出乎意料地在征途中增加了管理十八萬名蘇俄俘虜的負擔,其中還有不少傷俘。同時德軍在包圍列寧格勒上投入兵力而被牽制,因此影響德軍在俄羅斯境內的進軍速度,以至延滯了攻達莫斯科的進度。1941年9月30日,德軍攻俄前線雖已全部進入俄境,距莫斯科仍有320公里,前線正面約二千三、四百公里。直到1941年12月5日德軍才逼近莫斯科30公里處,此時俄羅斯已把重工業向東遷移,並出動全體人力,包括婦女,在莫斯科外圍挖掘三道防護深溝阻擋德軍坦克車。此時的情況已背離希特勒原定的快速於夏季攻入俄羅斯心臟地區的計劃,德軍並無冬季裝備,前線與後方補給站距離遠在2,500公里之外,結果「芭芭羅莎」第一個目標就未達成而退,俄國成爲戰略上的勝利者。

在德軍攻打莫斯科時有另一撥德軍開向俄國南方,計劃奪取黑海(Black Sea)與裡海(Caspian Sea)之間高加索山區(Caucasus Mts.)的三處油田。這一撥的征程較遠,1942年7月29日有27萬人的部隊即將到達第一個目標時,忽奉希特勒的命令改變方向回頭向東北方650公里外的斯大林格勒(Stalingrad 今名Volgograd 伏爾加格勒)進軍。

背後的原因是希特勒見俄羅斯兵工重鎮斯大林格勒就在不遠,且情報顯示守軍單薄,全城軍民總共才五十萬人。當時有部下認爲必須先照原定計劃奪下油田,向希特勒勸阻無效。希特勒是一個野心家,好窮兵黷武易於見異思遷,並且有專橫、跋扈、霸道、不容置辯等獨裁者的特有性格。他否定屬下的意見,堅持己見,在心理上祇是維護自己的威信,要做到貫徹自己的命令就滿足,一意孤行就決定了。從這一點上來比較,希特勒對部下要比毛澤東厚道,後者往往把對他有不同意見者視爲「反革命」的叛徒,性命不保,並禍及家人。

斯大林格勒大戰於1942年8月23日至1943年2月2日,希特勒軍隊攻入市區後形同掉入俄國人的陷阱祇進不出,希特勒又加派軍力,反而使犧牲更加慘重,結果又因冬季困難,彈盡糧絕而敗,爲設法運補,又賠上了空軍運輸機500架。

希特勒放棄攻打莫斯科後,俄軍趁勝向西反攻收復失地之際,前線各段推進速度不一,1943年7月初俄軍在莫斯科西南方450公里庫爾斯克(Kursk)一帶,有正面寛度約170公里的前線明顯深入德軍陣地約120公里之處,無形中增加了兩軍對峙的前線長度約240公里(增加之兩邊,每邊以120公里計)。此三面環繞敵軍深入敵陣的凸出陣地,英文專用名詞爲Salient,俄方的庫爾斯克市正位於凸出陣地不對敵軍那邊的中心,故在戰史上以「庫爾斯克凸陣」(Kursk Salient)爲名。

希特勒鑒於那時美國和英國已經能夠在空中直飛俄羅斯,對俄國有所幫助,而德國的資源卻日漸耗盡,完全須靠自己,便決定發動攻擊俄羅斯的庫爾斯克凸陣以挽救頹勢。希特勒計劃使出攻擊凸陣的撒手鐧,用兩個坦克軍團分別從庫爾斯克凸陣南北兩側作大規模的鉗形圍攻(pincer movement),兩軍又各分兩路,呈雙鉗形圍攻,鉗向庫爾斯克,和庫市東方70公里的天姆市(Tim),預定1943年7月發動攻勢,行動代號Citadel。

希特勒本以爲此戰必勝,不料俄羅斯早得詳實情報,致使能及時調集兩個軍團的兵力,針對德軍未來的攻擊組成8道同心圓的防線。所以當7月5日德軍發動攻擊時,本要使俄軍大出意料,結果正好相反,大出意料者是德軍自己,他們過去從未遇到過像這次俄軍那麼難對付的攻擊對象。

有史以來最大的坦克戰(雙方出動坦克數量:德國由2928輛增至3253輛;蘇俄由5128輛增至7360輛)於1943年7月5日在庫爾斯克一帶開始,蘇俄的T-34坦克遠優於德軍的Panzer坦克。德國空軍雖較精良,但俄軍的飛機在數量上壓制了德軍空中威脅。德軍漸漸由攻勢變爲守勢至同年8月23日,雙方損失慘重,各自收兵收埸,蘇俄在戰略層面上爲勝利者(Strategic Soviet Victory)。

在此同一時期,希特勒的軸心軍中已不存在意大利軍,因爲此時美、英、加拿大聯盟軍正在將意大利墨索里尼打得走投無路。1943年7月25日墨索里尼被恢復掌權的意大利國王逮補,法西斯黨就此滅亡。

壓垮希特勒納粹的最後一座山是美國、英國、加拿大盟軍於1944年6月6日發動的諾曼第登陸戰。關於這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登陸戰的故事及相關話題,在本《孫亨利的博客 Henry Sun's Blog》2014年6月7日發表的〈諾曼第登陸七十週年紀念的話題〉曾有敘述,讀友如有興趣可隨手點擊該文查閲。

我在該文中提到有大陸不具名人氏捏造驚人發現歷史秘聞的文章:〈被淹沒的史實:中國第52軍浴血奮戰諾曼第,才使中國獲得五常席位〉,謊稱蔣介石的第52軍曾參加諾曼第登陸戰,中國因爲有此功勞所以被允許擔任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文章布局幾可亂真,連第52軍被派出國前蔣委員長把軍長師長等高級軍官都換了青壯軍官,以求文章不落破綻。

可是那騙子百密一疏,他假造從五角大廈抄來中國士兵「趙慢熊」留在夏威夷瓦胡島訓練營未帶走的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十月一日所記「國慶加餐」日記露出馬腳。經我立刻向送電郵來的各方道破後,這個捏造的故事便從電郵網上銷聲匿跡了,這是距今四年前的事。

不料時隔四年後,今年又有另位不知情的朋友傳來同樣的故事給我,不過這一次的捏造故事中把士兵的日記都刪除了。朋友因爲知道有人讀了此文感動得熱淚盈眶,所以立刻就傳來給我,我也馬上回了他,說明真相,希望他也快快傳回給來處,以免無辜者白流許多熱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