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事件正鬧得全球沸沸揚揚的時候,台灣也爆料有位大學一年級學生,學業成績雖不怎麼樣,但他在電腦網絡上玩出了一些名堂,他會做黑客(hacker又稱「駭客」),能黑入(hack又稱「駭入」) 他人電腦資訊系統,從事竊取或更改資料。
這位學生在去年11月成功地利用網咖電腦黑入他就讀學校的資訊系統,牛刀初試成功地刪除了系內同學缺曠課紀錄。復於今年2月因申請轉系成績必須達標,用自家電腦黑入他的學校資訉系統,竄改了他自己101學年度上學期5門功課期中和期末的成績,結果因太貪心,分數改得髙到離譜,他的成績竟變成全班第一名,被學校發現異常,報警處理,他在無從遁形下坦承犯行。
電䐉網絡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神秘世界,都認爲能具備黑客本領者必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材,便對黑客產生了惜材心理,這位被識破的黑客學生,首先獲得了學校方面的原諒,同樣在司法程序上也受到莫大的寬容,檢察官在「起訴」與「不起訴」之間選擇了「緩起訴」的辦法,決定依僞造文書及妨害電腦使用等罪予以「緩起訴二年」處分,那是一種變相的「免起訴」,對黑客網開一面。
這位學生在電䐉網絡方面的操作技能雖可稱爲「玩家」或「達人」,但他涉世未深,並且把心都放在玩電腦上,所以在爲人處世、守法律己、利害得失、情況判斷方面卻毫無見地,連做壞事都祇顧任意而不考慮是否會露出馬腳,出漏子時也常被社會寬容,造成他人格上的不完整。
我們再回頭來看斯諾登,這位29歲的美國國家安全局承包商僱員,連高中都沒有畢業,就能把美國情報界弄得天翻地覆。
據斯諾登在香港向英國《衛報》記者說:「我不願意生活在幹這種事的社會裡…我不願意生活在幹任何事、說任何話都被記錄下來的世界裡。這些都不是我願意支持或在此情況下生活的方式。」如果這真是他出走的動機,他必先已經弄清楚他要去的地方一定會讓他更自由自在地生活,更隨心所欲地工作,但事實上他根本沒有弄清楚世界上哪兒有這種如他理想的好去處。他同樣也犯了涉世未深、爲人處世、守法律己、利害得失、情況判斷毫無見地的毛病。
從事件發展跡象來看,斯諾登和美國政府都先被中共香港耍了,美國於6月14日正式向香港提出拘捕並引渡斯諾登的請求,香港以「正在審該案情」爲由拖延一星期之久,忽於6月21日星期五(美東時間星期六)向美國提出斯諾登中間名(middle name) 的問題要求補充說明,旋即於6月23日星期日美國正著手回覆香港的時候,中共香港以斯諾登欲往厄瓜多爾(Ecuador)尋求政治庇護,扣留下斯諾登的電腦和所有資訊,送走斯諾登搭機前住俄羅斯的莫斯科,據稱是過境俄國再經古巴(Cuba) 到厄瓜多爾(Ecuador) ,俄美之間無引渡條約,中共香港在斯諾登身上剝去了一層皮之後讓老謀深算的普京(Putin) 繼續去耍。
斯諾登高中未畢業,在社區學院學了兩年電腦後加入陸軍後備役,爲期半年,因腿傷而退役。接著繼續去社區學院修電腦課程兩年。他第一個工作是國家安全局的守衛,然後在2007年進身至中央情報局,以外交官的身份駐日內瓦擔任資訉科技工作。他能有這個身份必已通過最高級別的安全調查,其中還包括生活方式的測謊。像他這樣經過審查有專長訊息技術能力安全最高級別的人,不論到政府機關,或民營企業如國防工業和資訊公司,因工作接觸資料都被認爲安全無顧慮。
2009年斯諾登離開中情局加入民營的戴爾電䐉公司 (Dell Inc.),被戴爾公司派往夏威夷工作,以戴爾公司僱員的身份爲國家安全局完成在東京的情報電腦系統升級。他先後在戴爾公司工作4年,負責太平洋地區「視窗基礎設施」(Windows infrastructure) 的安全,取得了「道德黑客」(ethical hacker)的認證,幫助政府和公司安全人員了解黑客技術,知道黑客如何攻入系統,並銷毀留下的痕跡,已儼然成爲「網絡策劃專家」和「網絡防諜專家」,然後他決定轉換公司。
斯諾登在今 (2013) 年4月轉入資訉承包商博思艾倫公司(Booz Allen),職稱是「基礎設施分析師」(Infrastructure Analyst),派往夏威夷一處國家安全局的設施中工作,年薪20萬美元。在職約3個月後,即以治病爲由偷帶資料到香港來企圖找到他理想的去處。
據他在香港時透露,他去博思艾倫派駐國家安全局工作的目的,就是爲了取得一連串美國國家安全局曾經黑入的電腦名單,拿來作爲今日揭發政府侵害他人隱私的實證。
由此我們可以檢討那時對斯諾登的安全調查是否澈底?今後在吸收新一代電䐉專家時如何區別政治觀點不同的年輕人?亡羊補牢猶未爲晩,美國政府已更改規則,在電腦系統中接觸資料必須由兩位合格者會同一起執行才有效。這看似一個緊急應付危機的權宜辦法,但不能說這是一個沒有辦法中的好辦法。我亦希望斯諾登在發現他的處境不樂觀後,自動要求回美國受審。至於香港扣留的電腦及所含資料屬於美國財產,不論斯諾登去向何方,香港必須將佔有的美國財產迅速歸還美國。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