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據稱是源自一位日本不具名右翼人物自誇日本侵略中國正當性的言論,經不具名中國人士翻譯成正體中文題名爲〈日本狂想〉的文章,觀其內容都與中共煽動人們反日貶美的老調相吻合,祇是借用日本人透露心聲的口氣發表。
譯文與中共同様誤稱德國納粹黨爲法西斯政黨,可見是中共方面的人所撰。但即使不是中共假造,在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家如日本,極端分子發出悖逆常理的言論並不希奇,但不可能代表日本的全體;在美國南方有擁護白人爲先制度(White Primacy) 的人升南軍旗 (Confederate battle flag) 的事,同樣也不可能代表美國的全體。言論自由的社會裡基於尊重各人思想信仰且不涉及對第三者威脅恐嚇的言論,但卻極不容認絲毫撒謊欺騙的言論。在這方面恰恰與中共相反,中共是絶不允許言論出格,但爲了崇拜或宣揚他們的黨,說謊也無妨。
中共在經濟上早已放棄共產主義,改行「國有資本家主義」(我替他們取的名詞),那是資本主義中的資本主義,在一般資本主義制度下,工、農的權益越來越有保障,而在「國有資本家主義」下,工、農小民的地位在中共用欺騙手段取得政權時最高,一旦被「解放」後他們便成甕中之鱉,工、農的福利如今已經被壓縮到零的地步,因此有農民工把小孩棄養在家鄉自生自滅,稱之謂「留守兒童」,留守兒童自殺的慘案時有發生。
在中共「改革開放」之初,美國爲了國內資本家要賺錢,不惜犧牲本國勞工權益,以開放政策來配合中共的「改革開放」,使一窮二白的中共實現了鄧小平的期望,讓少數人(相當於俄國的寡頭)富起來之後,中共就以從無到有的瞬間GDP快速成長率,和美國GDP成長率來比較,計算出公元二零多少年時中國GDP就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於是「中國崛起」的聲浪叫得應天響。其實中國GDP一時的快速成長不可能永遠快速成長,再則中國GDP世界第二是虛的,原因是:外資在中國的經濟活動都計在中國的GDP中;又因中國各地方爲了相互比賽GDP,最便旋的辦法是用造樓來增加GDP,結果許多住房樓都成了空樓,要把十三億人口全搬進這些空樓才住得滿;各地方政府連鄕鎮公所的辦公大樓都造得像宮殿一樣,如此,GDP是增加了,但這些宮殿有何經濟價值,卻是一大問題。
美國使中共從無到有之後,中共雖奉行國有資本家主義但卻本性難移,中共在意識形態上仍歸屬於蘇維埃聯邦;在實質上仍然不脫離共產獨裁反美反民主的一貫作風。中共在羽毛未豐的今日就迫不及待地要對美國在軍事上較量了,中共在言論自由的美國設了多家電視台及平面媒體,也有在台灣背景的美國中文報上包下一個版面,專做論壇爲中共宣傳的,在美國境內大駡美國。他們的論調反美第一,反日第二;挺俄第一,挺伊朗等流氓國家第二,曾有一則挺伊朗反美的短篇,崇揚伊朗領導人如何應付美國記者逼人的提問,並稱值得國人學習,該短篇寫道: 有美國記者問伊朗領導人哈梅內伊:「你如何保證核能限於和平用途?」哈梅內伊答:「世界上除了美國外没有任何國家會把原子彈投到其他國家領土上去的。」看來中共宣傳機器出了毛病,竟爲日本在二戰結束時吃原子彈叫屈,並叫國人一起來學習聲討美國。莫非中共在這個節骨眼上佔了便宜還賣乖?
中共在美國的中文電視台每天有央視新聞及政論節目,他們國際情勢的報導都偏袒俄羅斯是如何無辜,美國是如何自私霸道狠毒。中共也常談論他們自己和俄羅斯的軍力之如何強盛,武器是如何先進,較美國優越在那方面等等,這是中共小家子氣尚武特色,反觀美國主流電視台卻沒這種節目。
日本軍國主義與當今日本是兩碼子事,中共把自己仍脫不了關係的「四人幫」都脫離得一乾二淨了(四人幫應該和毛澤東加在一起成「五人幫」),卻還處心積慮地把二戰時期軍國主義的日本和現代民主社會的日本牽扯到一起,可以說是居心叵測。當今日本是美國在亞洲最可靠和最有力的盟邦,中國大陸被壓迫的同胞和全世界愛好民主自由人權的亞裔人士都寄望在美、日強大的結盟上,我們有此強大的結盟做後盾,中共才不輕易爲所欲爲。
Thursday, June 25, 2015
Thursday, June 4, 2015
亞投行–––中國夢裡的東印度公司
毛澤東把中華古國胡搞成一窮二白後,有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才勉強使小部份中國人先富了起來,這固然要歸功於鄧小平早年留學法國時學習到的開放思想,但中共也要慶幸美國這個資本主義社會把商機送到了無商機的中國大陸,美國政府及國會縱容國內資本家貪圖便宜成本,不惜損及美國國內勞工,用「門戶開放」來配合中共的「改革開放」。中共在利用它大量窮困廉價勞工、農民工,賺飽了美金,可是在它經濟略有起色時,卻逼不及待地對美國抗爭,當它剛剛弄出一艘翹艏的老航母,就不可一世地叫囂著要與美國媲美。中共甚至霸道到在南海國際海運交通要道上造人工島,企圖製造出島周圍12浬(22.22公里)的領海,及島周圍200浬(370.4公里)的經濟海域。等於地痞霸道在大馬路上造違章建築。雖然有人說海上建造物業不犯什麼國際法,那是指如果在自己海域(如渤海)造,當然誰都無權來「說三道四」,但若在其他公開海域建造,須得視所造物的規模與位置是否妨害他國利益。反過來說,如果他國在你東海通太平洋必經之路的宮古海峽和巴士海峽都築起柵欄,你中共會不會「說三道四」?
中共最近又變本加厲大張旗鼓地做「亞投行」、「一帶一路」的中國夢,目的是要早日搞下那個世界經濟、軍事都第一的美國,譲它中國也來過過世界經濟、軍事都第一的癮。中華古訓有句警世之言「養虎傷身」,用在美國政府及國會身上是再恰當不過了。
不過美國不必擔心養虎傷身,中共這隻被養大的老虎本身有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共產黨普遍腐敗,又很難放棄既得利益,死命抓住共產黨做護身符。和蘇俄一樣,得勢者都要反失勢者的腐,不過中共腐敗是普遍現象,所以祇能對特定目標反腐,若要有腐必反,黨內大部份人都會被反掉,那就等於把黨反了,若完全不反腐,國家遲早必會被腐光,所以中國大陸流傳著這句表示兩難的嘲諷格言:「反腐亡黨;不反腐亡國」。
中共不論是日常行政,或是舉辦特別活動,一貫的作風都像在拍電影,著重虛張聲勢、表面裝飾、偽裝場面、誇大能耐等表演手法,以達到其急功近利的目的。當玩魔術者不表明自己在玩魔術時,就是希望能使人相信他做的假是真的,魔術師便淪爲騙子。可是在功利主導的社會裡,這類人物就成了社會的楷模,造就了一些頂尖的野心家,他們在學習或工作中光講究接觸淺的和全面性的知識,專注圖謀一步登天,志不在精益求精。
最近中共出了一位史無前例的風雲人物,他就是中國財政部亞投行 (AIIB, Asia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籌備組組長金立群(Jin Liqun)。他是功利主導社會裡最頂尖的楷模,他與英國紳士交談中能搬出一些莎士比亞的名言,使英國人都相信他是一位親英派;他遇上法國人時,向他們表示特別崇尚法國文化;他面向德國人時,衷心贊美德國人誠實的性格;他在澳大利亞與人交往,人人都知道他對澳大利亞作家帕特裏克•懷特(Patrick White)的小說《人樹》(The Tree of Man)格外熱衷。他對各國人士都分別有專門一套手法使人相信他是非常親該國的人。
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就是對他著迷的英國政壇初生之犢,因此,在不顧美國意願和不照會美國的情況下,於2015年3 月28日加入了中共用來向美國挑戰而設立的亞投行,成爲亞投行簽署籌建5個月以來第28個「意想創始成員國」(PFM, Prospective Founding Member),更重要的也是區域外(亞、澳洲以外)第1個意想創始成員國。
在英國加入之前,5 個月來創始成員國總數一直停留在27國,祇有中國、印度及周邊諸小國參加。英國加入後,18天之內創始成員國總數一下子就從27國增加到57國。世界上本來持猶豫態度的國家見到英國都平安地未受美國牽制,便一窩蜂無顧忌地相繼跟進投入了亞投行懷抱,截至2015年4月15日爲止,區域內(亞、澳洲)意想創始成員國從27國增加到37國;區域外(亞、澳洲以外)意想創始成員國從0增加到20國。金立群爲中共贏得了一場連最會做中國夢的人都夢想不到的勝利。
金立群1949年8月出生,畢業於文革後北京外國語學院第一批英語研究生班,1980年畢業後由他的老師推薦直接分配到財政部工作。當時北京外國語學院還未頒布學位制度,此後「北京外國語學院」改制爲「北京外國語大學」並頒布了學位制度,爲了拿到學位,金立群又專門補寫了一篇論文,是研究語言學的。學校給了他一個碩士學位,所以他的最高學歷是:「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文學碩士」。
公開資料顯示,金立群從1980年進入中國財政部後最初23年的工作經驗,包括在世界銀行執行董事辦公室工作6年、財政部外事財務司副處長、財政部世界銀行司司長、世界銀行中國副執行董事、財政部長助理、財政部副部長等。
在此期間因財政部鑒於金立群雖有外語能力但缺少財經方面的知識,所以曾被當局送到美國波斯頓大學經濟專修班進修。據金立群的自述:「我當年在美國波斯頓大學讀經濟,要想留在那裏攻讀博士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我沒有在美國讀完博士,國家要我回來,我就回來了。經濟學基本的東西我都讀了,但是我沒有一頭扎到學術領域的深海裏,沒有時間去搞過分理論性的東西。作爲我來講,需要經濟學方面比較全面的知識,但幷不需要過分的學術性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政策水平,看問題的視角」。他這一席話就說明了他是急功近利,志不在精益求精,專注圖謀一步登天的野心家。
此後,2003年8月1日金立群出任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5年。2008年9月,被任命爲中投公司監事長、黨委副書記。2013年5月,他從中投公司監事長一職離任,出任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中金公司)董事長。
2014年10月23日,就在21個國家的財長和代表於10月24日在北京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的前一天,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董事長金立群離任,攺任現職───財政部亞投行籌備組組長,同時也是現任亞投行臨時多邊秘書處秘書長,不久後於2015年3 月28日就創下了促使英國加入亞投行成爲意想創始成員國,連帶使全球亞投行意想創始成員國的總數猛然從27國增至57國的奇蹟,時年金立群66歲。
這個奇蹟表面上看固然得自金立群的功力,但不可否認他因緣際會所遇的關鍵對手是英國首相卡梅倫 (David Cameron) 這位政壇初生之犢,若換了別人恐沒有這麼順利。現年48歲的保守黨領袖卡梅倫,母親有英國貴族血統,父親是位股票經紀人,自小生活富有,父母都重視他的教育,中學上的是英國最貴族化的住宿學校Eton,與威廉王子、哈里王子都是校友。後來入牛津大學主修政治學、哲學、經濟學。卡梅倫在牛津大學讀書時參加的學生社團是以吵閙粗暴大吃大喝爲主,時常集體醉酒破壞他人財物的「波陵筒俱樂部」(Bullington Club)。
卡梅倫從牛津畢業後,從事保守黨研究員的工作,同時進入卡爾頓電視公司做公關,因爲工作關係廣結人脈。2001年入選國會議員,由於保守黨一連三次敗選於工黨的布萊爾(Tony Blair),保守黨必須改變形象,以適應近代社會對年輕、新潮、開放的要求。2005年卡梅倫被選爲保守黨黨魁,用以抗衡工黨領袖時任首相的布萊爾。於是卡梅倫在英國媒體上烙下了一句有韻律的代號「heir to Blair」(未來布萊爾)。卡梅倫爲迎合這個形象,在言論和作風上一反他自己保守黨的傳統主張,他主張同性婚姻合法化,他推行削減幫助最貧困人民的救濟金,因此他保守黨中的右派不看好他在2010年與工黨的新任黨魁戈登•布朗之間的競爭,可是選舉結果正好相反,卡梅成功就任了英國近200年來最年輕的首相。
世界各國都知道中國發起的亞投行爲美國掌控的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亞洲發展銀行(ADB,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的競爭對手(rival),所以即使美國不表示反對任何國家參加亞投行,各國也認定美國必然有反對態度,尤其是歐洲第一盟友的英國不會不知道。當英國不通報美國的情況下突然加入了亞投行,引發了骨牌效應,美國當然會向英國提出質問。可是英國在答覆美國質問時支吾其詞。英國和其他民主陣營裡的歐洲盟邦,誰都不想知道,或想逃避知道,美國爲民主陣營的利益對中國的亞投行有何對策?誰都不在乎美國是否正在利用這個機會對盟友做試金石?他們集體著了金立群的魔,把各自置於不利的地位,其後果當然要自負。
滑稽的是,在英國加入亞投行之前,加入的二十多國如:馬來西亞、孟加拉、汶萊、柬埔寨、哈薩克、老撾、蒙古、緬甸、尼泊爾、越南、印尼⋯等,都是中國周邊及東盟諸國,它們作爲亞投行貸款的債務國還較合適,若要它們出錢做銀行老闆,再貸款給自己,不是多此一舉嗎?例如最近尼泊爾接連發生大地震之後,必然亟需整修或重建基礎建設,所以有人大呼,亞投行的成立正好可讓尼泊爾作爲亞投行的第一個貸款客戶,可是這個呼聲沒有引起任何共鳴。
日本在早期曾向中國表示過有意願加入亞投行,但也詢及關於「亞投行如何適當運作俾使其他投資不受損害」的疑問。可是因爲中國始終不予回答,日本最終改變初衷,表示不需要參加這個銀行。
亞投行要幫助落後國家,絕對是件好事,可是貸出去的錢要從股東(也就是「成員國」)的投資中給付。前面巳經講過,亞投行的目標資本額爲1,000億美元,現在已經有57個成員國,各國的認股百分比是如何分配的?成員國談判代表間先後已經開過五次會議,根據《路透社》引述參與談判的代表表示,「中國有可能在亞投行中佔有25%—30%的股份,成爲第一大股東。印度佔有10%—15%的股份,是第二大股東。亞洲成員國在亞投行中的總體股份將在72%—75%之間,而其餘的股份則由歐洲及其它國家分享。」
照上述分配,亞洲國家除中國及印度兩大股東合佔35%—45%外,其他亞洲成員國,大多數是貧困國家,也必須承購亞投行35%—45%的股份,貧困國家負擔的股份總和,與中、印兩大股東的總和大致相等,這意味著大股東看中了貧國的不動產。貧困國家成員國用何錢來繳付承購亞投行股份的股款?若是貸款,可以從營利所得中分期付還,唯有認股後要付的股款,必須在限期前付清。擺在他們面前的祇有一條路,譲它們非走不可,那就是讓貧國把基礎建設(例如鐵路)的産權或部分産權作價抵充該國出資購買亞投行的股權,如此亞投行即可有該國某鐵路的經營權,該國得到眼前經濟上的一點疏困,卻讓外國入侵了它的經濟體系。這裡所說的「外國」就是亞投行有操控權的中共。越貧困的國家越需要貸款建基礎設施,同時還必須湊出錢來入亞投行的股,中共早已替這些貧困的國家設想好股款的來源。此時的中國身爲有權操控亞投行的大老闆,到周邊國家及所謂的「一帶一路」經營工商業比在它國內還能得心應手。亞投行之於中國,不啻16至19世紀東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 之於英國。
反觀富有的歐洲及其他國家(澳洲)成員國的認股額卻被限制在25%—28%之間,這意味著不讓它們成爲大股東而有操控權,這些被金立群著了魔的西方成員國也甘願接受如此限制。
其實西方富有國家若有興趣開辦這樣子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大可以自己去開辦,根本不必靠中共扶持入行,因爲:第一,中共在這方面也是初次經驗,並非識途老馬,歐洲富國不必要依賴中共入行,還要受它限制;第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的市場極大,很多發展中國家缺乏基礎設施,根據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的年度調查報告,每年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需要爲8,000億到9,000億美元。由此看來,一個由中共邀集56國合資1,000億美元資本額辦的「亞投行」,最多祇能應付一年的9分之1到8分之1的需要,所以世界上其他富有國家在該地區仍有很大的投資空間,似無必要在被限制的條件下擠進中共辦的亞投行去做出錢而無權的投資。
當中共正在爲亞投行成立的事自覺非常成功,又使美國和日本孤立在外感到高興時,日本首相安倍於2015年5月21日對外表示,將在未來五年爲亞洲提供「高質量的基礎設施投資」,規模達1,110億美元。通過自有的融資渠道,提高亞洲開發銀行的貸款額度50%,並支持將亞洲開發銀行現有的1,530億美元的法定資本額進一步提高,以及提高日本政府提供的日圓貸款額度。安倍說:「我們要將創新帶到亞洲每一個角落,亞洲容不下廉價的、低質量的投資。」安倍說此話時,對中國主導的亞投行隻字未提。
日本一國的力量已經超過那大呼小叫出臺的57 國,「我們要將創新帶到亞洲每一個角落,亞洲容不下廉價的、低質量的投資。」安倍的話說得擲地有聲。美國主將仍按兵未動,總之21世紀不允許有東印度公司的還魂。
中共最近又變本加厲大張旗鼓地做「亞投行」、「一帶一路」的中國夢,目的是要早日搞下那個世界經濟、軍事都第一的美國,譲它中國也來過過世界經濟、軍事都第一的癮。中華古訓有句警世之言「養虎傷身」,用在美國政府及國會身上是再恰當不過了。
不過美國不必擔心養虎傷身,中共這隻被養大的老虎本身有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共產黨普遍腐敗,又很難放棄既得利益,死命抓住共產黨做護身符。和蘇俄一樣,得勢者都要反失勢者的腐,不過中共腐敗是普遍現象,所以祇能對特定目標反腐,若要有腐必反,黨內大部份人都會被反掉,那就等於把黨反了,若完全不反腐,國家遲早必會被腐光,所以中國大陸流傳著這句表示兩難的嘲諷格言:「反腐亡黨;不反腐亡國」。
中共不論是日常行政,或是舉辦特別活動,一貫的作風都像在拍電影,著重虛張聲勢、表面裝飾、偽裝場面、誇大能耐等表演手法,以達到其急功近利的目的。當玩魔術者不表明自己在玩魔術時,就是希望能使人相信他做的假是真的,魔術師便淪爲騙子。可是在功利主導的社會裡,這類人物就成了社會的楷模,造就了一些頂尖的野心家,他們在學習或工作中光講究接觸淺的和全面性的知識,專注圖謀一步登天,志不在精益求精。
最近中共出了一位史無前例的風雲人物,他就是中國財政部亞投行 (AIIB, Asia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籌備組組長金立群(Jin Liqun)。他是功利主導社會裡最頂尖的楷模,他與英國紳士交談中能搬出一些莎士比亞的名言,使英國人都相信他是一位親英派;他遇上法國人時,向他們表示特別崇尚法國文化;他面向德國人時,衷心贊美德國人誠實的性格;他在澳大利亞與人交往,人人都知道他對澳大利亞作家帕特裏克•懷特(Patrick White)的小說《人樹》(The Tree of Man)格外熱衷。他對各國人士都分別有專門一套手法使人相信他是非常親該國的人。
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就是對他著迷的英國政壇初生之犢,因此,在不顧美國意願和不照會美國的情況下,於2015年3 月28日加入了中共用來向美國挑戰而設立的亞投行,成爲亞投行簽署籌建5個月以來第28個「意想創始成員國」(PFM, Prospective Founding Member),更重要的也是區域外(亞、澳洲以外)第1個意想創始成員國。
在英國加入之前,5 個月來創始成員國總數一直停留在27國,祇有中國、印度及周邊諸小國參加。英國加入後,18天之內創始成員國總數一下子就從27國增加到57國。世界上本來持猶豫態度的國家見到英國都平安地未受美國牽制,便一窩蜂無顧忌地相繼跟進投入了亞投行懷抱,截至2015年4月15日爲止,區域內(亞、澳洲)意想創始成員國從27國增加到37國;區域外(亞、澳洲以外)意想創始成員國從0增加到20國。金立群爲中共贏得了一場連最會做中國夢的人都夢想不到的勝利。
金立群1949年8月出生,畢業於文革後北京外國語學院第一批英語研究生班,1980年畢業後由他的老師推薦直接分配到財政部工作。當時北京外國語學院還未頒布學位制度,此後「北京外國語學院」改制爲「北京外國語大學」並頒布了學位制度,爲了拿到學位,金立群又專門補寫了一篇論文,是研究語言學的。學校給了他一個碩士學位,所以他的最高學歷是:「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文學碩士」。
公開資料顯示,金立群從1980年進入中國財政部後最初23年的工作經驗,包括在世界銀行執行董事辦公室工作6年、財政部外事財務司副處長、財政部世界銀行司司長、世界銀行中國副執行董事、財政部長助理、財政部副部長等。
在此期間因財政部鑒於金立群雖有外語能力但缺少財經方面的知識,所以曾被當局送到美國波斯頓大學經濟專修班進修。據金立群的自述:「我當年在美國波斯頓大學讀經濟,要想留在那裏攻讀博士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我沒有在美國讀完博士,國家要我回來,我就回來了。經濟學基本的東西我都讀了,但是我沒有一頭扎到學術領域的深海裏,沒有時間去搞過分理論性的東西。作爲我來講,需要經濟學方面比較全面的知識,但幷不需要過分的學術性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政策水平,看問題的視角」。他這一席話就說明了他是急功近利,志不在精益求精,專注圖謀一步登天的野心家。
此後,2003年8月1日金立群出任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5年。2008年9月,被任命爲中投公司監事長、黨委副書記。2013年5月,他從中投公司監事長一職離任,出任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中金公司)董事長。
2014年10月23日,就在21個國家的財長和代表於10月24日在北京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的前一天,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董事長金立群離任,攺任現職───財政部亞投行籌備組組長,同時也是現任亞投行臨時多邊秘書處秘書長,不久後於2015年3 月28日就創下了促使英國加入亞投行成爲意想創始成員國,連帶使全球亞投行意想創始成員國的總數猛然從27國增至57國的奇蹟,時年金立群66歲。
這個奇蹟表面上看固然得自金立群的功力,但不可否認他因緣際會所遇的關鍵對手是英國首相卡梅倫 (David Cameron) 這位政壇初生之犢,若換了別人恐沒有這麼順利。現年48歲的保守黨領袖卡梅倫,母親有英國貴族血統,父親是位股票經紀人,自小生活富有,父母都重視他的教育,中學上的是英國最貴族化的住宿學校Eton,與威廉王子、哈里王子都是校友。後來入牛津大學主修政治學、哲學、經濟學。卡梅倫在牛津大學讀書時參加的學生社團是以吵閙粗暴大吃大喝爲主,時常集體醉酒破壞他人財物的「波陵筒俱樂部」(Bullington Club)。
卡梅倫從牛津畢業後,從事保守黨研究員的工作,同時進入卡爾頓電視公司做公關,因爲工作關係廣結人脈。2001年入選國會議員,由於保守黨一連三次敗選於工黨的布萊爾(Tony Blair),保守黨必須改變形象,以適應近代社會對年輕、新潮、開放的要求。2005年卡梅倫被選爲保守黨黨魁,用以抗衡工黨領袖時任首相的布萊爾。於是卡梅倫在英國媒體上烙下了一句有韻律的代號「heir to Blair」(未來布萊爾)。卡梅倫爲迎合這個形象,在言論和作風上一反他自己保守黨的傳統主張,他主張同性婚姻合法化,他推行削減幫助最貧困人民的救濟金,因此他保守黨中的右派不看好他在2010年與工黨的新任黨魁戈登•布朗之間的競爭,可是選舉結果正好相反,卡梅成功就任了英國近200年來最年輕的首相。
世界各國都知道中國發起的亞投行爲美國掌控的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亞洲發展銀行(ADB,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的競爭對手(rival),所以即使美國不表示反對任何國家參加亞投行,各國也認定美國必然有反對態度,尤其是歐洲第一盟友的英國不會不知道。當英國不通報美國的情況下突然加入了亞投行,引發了骨牌效應,美國當然會向英國提出質問。可是英國在答覆美國質問時支吾其詞。英國和其他民主陣營裡的歐洲盟邦,誰都不想知道,或想逃避知道,美國爲民主陣營的利益對中國的亞投行有何對策?誰都不在乎美國是否正在利用這個機會對盟友做試金石?他們集體著了金立群的魔,把各自置於不利的地位,其後果當然要自負。
滑稽的是,在英國加入亞投行之前,加入的二十多國如:馬來西亞、孟加拉、汶萊、柬埔寨、哈薩克、老撾、蒙古、緬甸、尼泊爾、越南、印尼⋯等,都是中國周邊及東盟諸國,它們作爲亞投行貸款的債務國還較合適,若要它們出錢做銀行老闆,再貸款給自己,不是多此一舉嗎?例如最近尼泊爾接連發生大地震之後,必然亟需整修或重建基礎建設,所以有人大呼,亞投行的成立正好可讓尼泊爾作爲亞投行的第一個貸款客戶,可是這個呼聲沒有引起任何共鳴。
日本在早期曾向中國表示過有意願加入亞投行,但也詢及關於「亞投行如何適當運作俾使其他投資不受損害」的疑問。可是因爲中國始終不予回答,日本最終改變初衷,表示不需要參加這個銀行。
亞投行要幫助落後國家,絕對是件好事,可是貸出去的錢要從股東(也就是「成員國」)的投資中給付。前面巳經講過,亞投行的目標資本額爲1,000億美元,現在已經有57個成員國,各國的認股百分比是如何分配的?成員國談判代表間先後已經開過五次會議,根據《路透社》引述參與談判的代表表示,「中國有可能在亞投行中佔有25%—30%的股份,成爲第一大股東。印度佔有10%—15%的股份,是第二大股東。亞洲成員國在亞投行中的總體股份將在72%—75%之間,而其餘的股份則由歐洲及其它國家分享。」
照上述分配,亞洲國家除中國及印度兩大股東合佔35%—45%外,其他亞洲成員國,大多數是貧困國家,也必須承購亞投行35%—45%的股份,貧困國家負擔的股份總和,與中、印兩大股東的總和大致相等,這意味著大股東看中了貧國的不動產。貧困國家成員國用何錢來繳付承購亞投行股份的股款?若是貸款,可以從營利所得中分期付還,唯有認股後要付的股款,必須在限期前付清。擺在他們面前的祇有一條路,譲它們非走不可,那就是讓貧國把基礎建設(例如鐵路)的産權或部分産權作價抵充該國出資購買亞投行的股權,如此亞投行即可有該國某鐵路的經營權,該國得到眼前經濟上的一點疏困,卻讓外國入侵了它的經濟體系。這裡所說的「外國」就是亞投行有操控權的中共。越貧困的國家越需要貸款建基礎設施,同時還必須湊出錢來入亞投行的股,中共早已替這些貧困的國家設想好股款的來源。此時的中國身爲有權操控亞投行的大老闆,到周邊國家及所謂的「一帶一路」經營工商業比在它國內還能得心應手。亞投行之於中國,不啻16至19世紀東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 之於英國。
反觀富有的歐洲及其他國家(澳洲)成員國的認股額卻被限制在25%—28%之間,這意味著不讓它們成爲大股東而有操控權,這些被金立群著了魔的西方成員國也甘願接受如此限制。
其實西方富有國家若有興趣開辦這樣子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大可以自己去開辦,根本不必靠中共扶持入行,因爲:第一,中共在這方面也是初次經驗,並非識途老馬,歐洲富國不必要依賴中共入行,還要受它限制;第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的市場極大,很多發展中國家缺乏基礎設施,根據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的年度調查報告,每年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需要爲8,000億到9,000億美元。由此看來,一個由中共邀集56國合資1,000億美元資本額辦的「亞投行」,最多祇能應付一年的9分之1到8分之1的需要,所以世界上其他富有國家在該地區仍有很大的投資空間,似無必要在被限制的條件下擠進中共辦的亞投行去做出錢而無權的投資。
當中共正在爲亞投行成立的事自覺非常成功,又使美國和日本孤立在外感到高興時,日本首相安倍於2015年5月21日對外表示,將在未來五年爲亞洲提供「高質量的基礎設施投資」,規模達1,110億美元。通過自有的融資渠道,提高亞洲開發銀行的貸款額度50%,並支持將亞洲開發銀行現有的1,530億美元的法定資本額進一步提高,以及提高日本政府提供的日圓貸款額度。安倍說:「我們要將創新帶到亞洲每一個角落,亞洲容不下廉價的、低質量的投資。」安倍說此話時,對中國主導的亞投行隻字未提。
日本一國的力量已經超過那大呼小叫出臺的57 國,「我們要將創新帶到亞洲每一個角落,亞洲容不下廉價的、低質量的投資。」安倍的話說得擲地有聲。美國主將仍按兵未動,總之21世紀不允許有東印度公司的還魂。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