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大小,不論新舊,不論性能,中國總算有了航母。雖然起步慢了點但凡事都有個開始,朝「藍水海軍」方向努力發展,祇要實事就是,一定會值得肯定的。
可是中國媒體都愛誇大,有一分說成十分,並且具體事實報導得少,而虛幻情景發揮得多。原因是中共的媒體是主管當局道向(Authorities Orientated),並非民眾道向(Masses Orientated),中共媒體也許是配合當局偏狹政策,目的要使國內老百姓以軍力強大爲傲,轉而擁護政府並愛戴其領導人。如此做除了愚弄自已百姓外,不可能達到向外國人顯威風的效果,所以這類新聞儘量在華文媒體上發表,關公面前舞大刀祇能關著門舞,若大事公開做假宣揚,則會搞成關公面前舞假刀這樣更大的笑話。不如照實報導,讓人看自已正在努力學步,倒會贏得各方尊敬。
中國轉出來的新聞或資訉都不真實,10月間見到一套航母照片秀,報導遼寧號的一段歷程,發現其中一張央視發佈的照片,以美國航母照片修改爲中國航母,桅桿上有五星大紅旗,甲板上有殲-15戰機,還報導稱「眾目關注下的艦載機也初見端倪…」。
11月初曾數度在網上看到新聞,稱遼寧號上已開始起降艦載機了,有些還附上彩色照片,可是照片上不見有飛機在甲板上起降,而是一張遼寧號慶典時從艦首到艦尾掛滿彩色信號旗的「盛裝」照,船艦祇有在慶典時用信號旗如此點綴,稱爲「著裝」(Dressing) ,可是著裝後因爲有旗幟妨礙,若再在艦上起降飛機,等於是穿了大禮服踢足球一般,一看就知道這照片不是艦載機起降現場所攝。
又在11月4日北美世界日報上讀到「大陸新聞組北京4日電」,發表「軍報記者披露」的〈艦載機首次起降遼寧艦〉的實況報導。該報導先說遼寧艦翹起的艦首仰角是決定艦載機起飛的要素,由這個翹首顯著的標識,而成爲中國海軍從海上起飛的一個象徵,標誌著中國海軍加速走向深藍色的「藍水海軍」。
報導祇說翹起艦首是一個「標識」、是一個「象徵」等等一堆大話,卻完全沒有說明翹起的艦首是因爲艦上不具備彈射飛機起飛的裝置,飛機必須用跳枱滑雪方式起飛,如此,飛機的油、彈裝載都受很大的限制。
接著報導:首先看到身著紅、黃、藍、綠、紫、棕、白七種顏色工作服的官兵,分別代表不同專業種類。報導形容並定位這七色工作服的官兵爲:「軍艦和機場兩大要素在這裡疊加,兩群來自不同作戰平台的人在這裡匯聚,兩套不一樣的運行機制在這裡對接,複雜龐大的遼寧艦,折射出第一代航母人的七彩人生。」
軍報記者此行是採訪並報導「艦載機首次起降遼寧艦的盛況」,但對飛行甲板上穿七種顏色工作服官兵的工作情況未作絲毫報導,與前面對艦首的形容方式一樣,對所見到七色服裝的官兵,祇作精神上的描寫,例如「疊加」、「匯聚」、「對接」、「七彩人生」等等;未作實質上的說明,似在寫意景,不像在報導實況。
據我所知,航母上分七種顏色著裝的官兵,是模仿美國航母的制度。美國航母上這七種顏色服裝的官兵完全是飛行聯隊(Air Wing) 的人員,他/她們是艦上飛行聯隊的機場人員,其中沒有艦船官兵在內。艦上另有專屬於艦船的官兵(Ship's Company),該報導最後提到的「機電部門」人員以及「值勤操舵兵」即屬於艦船部門的官兵,他們不穿七色工作服。
以美國爲例,尼米茲級的航母人員編制有艦船官兵3350人,飛行聯隊官兵2480人。艦上飛行甲板(機場)地勤人員都屬於飛行聯隊,他們有七種工作性質,大家混在一起不易區別,故以服裝顏色來分:紅的管飛機的彈藥、武器;黃的管飛機起降指揮及控制;藍的管飛機的移動及固定,起飛前把飛機從機庫移到起飛架上,囘航後把飛機固定在停機位置上;綠的管飛機修理保養,起飛時管飛機彈射,降落時管著陸制動裝置(Arresting Gear)及制動鋼索(Arresting Cable);紫的管飛機油料供應;棕色的是個別飛機的地勤人員,專服勤於個別飛機的飛行員;白的管操作故障檢查,飛行員起降評分。
該報導接近尾聲時才披露了目睹艦載機接觸航母的實況,報導至這兒改說「接觸」,已非一開始說的「起降」。報導稱「軍報記者目睹艦載機接觸航母的實況:一架艦載機朝艦艉呼嘯著飛來,伴隨震耳欲聾的噴氣式發動機轟鳴聲,起落架輕觸甲板,似蜻蜓點水,如海燕凌波,在甲板盡頭猛地仰頭拉起,衝向蒼穹。」
原來是「觸地就走」(Touch and Go)的動作,這與艦載機在航母上起飛和降落還有一段距離。觸地就走的動作艦上不用制動鋼索,機上也不用尾鉤,這兩樣設備有沒有裝好也未可知,報導也未說看到的那架觸地就走的飛機是否爲殲-15戰機。照這樣的運作,七色工作服的官兵祇有一兩位黃色的和白色的可能派上用場,其他人穿上乾淨的新彩衣在艦上聊作點綴。
航母上艦載機起飛並不難,最難的是降落,尤其是夜間降落。我在本文上一段中說過「這與艦載機在航母上起飛和降落還有一段距離。」那麼到底有多大的距離呢?試瞭解一下美國海軍飛行員的訓練:新進人材訓練約需四年時間,費用每人約600萬美元,教室課程約4000小時,飛行課程從初級教練機開始,一直到艦戴教練機,也要上千小時,艦上起飛降落都先以模擬機訓練,各型飛機有各型飛機的模擬機,同時在陸上的與艦上相同的跑道上訓練,要能做到降落觸地時不減速,因爲此時還不知尾鉤是否鉤住甲板上的鋼索,以備在萬一未鉤上時可立即拉起,就等於做了一次觸地就走的動作。降落熟練後才能到艦上繼續考驗。訓練很危險,淘汰率和傷亡率都很高。
據悉中國大陸在陸地上已造好與遼寧艦上一樣的跑道,正加緊訓練中,他們的新聞除了做假、說大話外不願報導這類訓練實情。他們是否更早就開始訓練,不得而知,若在瓦良格號買囘來準備修建時就著手在陸上訓練航母飛行員,製造合適可靠的艦載機及模擬機,等等,今日遼寧艦成軍時便正好接軌,艦載機就可在艦上起降,不至於有空檔。總而言之起步睌,努力學步會受到尊敬,吹牛說大話才算丟臉。
Sunday, November 11, 2012
Thursday, November 8, 2012
勿把帆船變翻船
我自小就喜歡船,帆船、輪船、軍艦、客船、貨船、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船我都有興趣。最近整理我發表過的文章,有不少是寫有關船的事,我打算把這些船的文章集合起來,供同好閱讀。
遺憾的是,我每讀到「帆船」兩字時心中總有話想昭告同好,呼籲大家此兩字不可讀成「翻船」。中國大陸自從與世隔絕三十年後,他們的華語廣播及出版的字典中,把「帆」字都讀成第一聲的fān,變成「翻」了,改革開放後又經過三十多年,這樣讀法現在已擴展到全球華語世界。
我生在中國大陸,從小學到初中一年級上學期都在上海受教育,自從我會說話、能識字起就被教導「帆」字讀 fán (第二聲)音凡。現在在美國聽到中國大陸新式讀法後,查大陸多本簡體字的新字典,都把「帆」字的音變成「翻」(fān)了。這不是上海話和普通話之間的不同,而是大陸擅自變化造成今昔之間的不同。查中國經典的康熙字典,帆字,符炎切,音凡 (當然是第二聲的fán);又查從前大陸中華書局版的《辭海》,帆字,符咸切,音凡,也是第2聲的凡;再查用注音符號的字典,台灣新陸書局民國47年出版的辭庫,帆音凡ㄈㄢ'第2聲。
不知道爲何中國大陸經過數十年後把帆字唸成翻了,把好好的「帆船(fán chuán)」兩字唸成很不吉祥的「翻船(fān chuán)」。
他們喜歡把第二聲改爲第一聲,例如「危」字原讀第二聲,今天他們都讀第一聲了。原因可能是中國大陸語言太受北京話的影響之故。本來全國公認的「國語」就是「普通話」也就是《辭海》上的標準發音,不應該像當今隨便拿北京話當普通話,當國語。
遺憾的是,我每讀到「帆船」兩字時心中總有話想昭告同好,呼籲大家此兩字不可讀成「翻船」。中國大陸自從與世隔絕三十年後,他們的華語廣播及出版的字典中,把「帆」字都讀成第一聲的fān,變成「翻」了,改革開放後又經過三十多年,這樣讀法現在已擴展到全球華語世界。
我生在中國大陸,從小學到初中一年級上學期都在上海受教育,自從我會說話、能識字起就被教導「帆」字讀 fán (第二聲)音凡。現在在美國聽到中國大陸新式讀法後,查大陸多本簡體字的新字典,都把「帆」字的音變成「翻」(fān)了。這不是上海話和普通話之間的不同,而是大陸擅自變化造成今昔之間的不同。查中國經典的康熙字典,帆字,符炎切,音凡 (當然是第二聲的fán);又查從前大陸中華書局版的《辭海》,帆字,符咸切,音凡,也是第2聲的凡;再查用注音符號的字典,台灣新陸書局民國47年出版的辭庫,帆音凡ㄈㄢ'第2聲。
不知道爲何中國大陸經過數十年後把帆字唸成翻了,把好好的「帆船(fán chuán)」兩字唸成很不吉祥的「翻船(fān chuán)」。
他們喜歡把第二聲改爲第一聲,例如「危」字原讀第二聲,今天他們都讀第一聲了。原因可能是中國大陸語言太受北京話的影響之故。本來全國公認的「國語」就是「普通話」也就是《辭海》上的標準發音,不應該像當今隨便拿北京話當普通話,當國語。
Tuesday, November 6, 2012
英國學者做中國五毛
中國大陸名教授淪爲五毛者,在國內向出錢的權勢歌功訟德一番,混在同類論調充斥的環境下,大家都見貫不怪了。可是最近使我開眼界的,竟然有一位英國經濟學者在英國的大媒體上發表了一篇中國民主較美國更有「合法性」之論,可與北韓官媒發表的:中國人是世上最幸福者;美國人是世上最不幸福者之說相媲美。
這位英國經濟學者名爲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11月3日英國BBC中文網給他這篇文章按上的題目是〈觀點:中國比西方更民主嗎?〉使人看了標題很容易以爲文章是說:中國比西方更民主之說大有疑問。
但當你看了標題下面加大加深的引言:「中美兩國即將以非常不同的方式選擇他門新一屆的最高領導人。然而,由數以百萬計選民投票選出的領導人,是否就比由少數代表推舉出來的領導人更合法呢?」就知道他要說大有疑問的一方不是中國而是美國。也就是把中國「由少數代表推舉出來的領導人」說成「更享有合法性」,美國「數以百萬計選民投票選出的領導人」合法性大有問題。
就從這段引言裡看,就覺得該文作者不像是個經濟學者。美國人口2億8千多萬,除去未成年人及非美籍居民外,其中有投票權的至少在1億5千萬以上,就算投票率低到祇有50%,至少也應有7千5百萬人出來投票,我寫此文時是投票前一日,據媒體預估約有1億2千萬人投票。他怎麼隨隨便便說「數以百萬計選民投票」?這種寫法很像中國媒體上慣用的故意忽略手法,他還用了故意誇大假裝有來歷的數據,例如他說「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托尼•賽奇的研究結論。賽奇經過一系列的調查發現,80%或95%的中國人對中央政府比較滿意,或相當滿意。」莫非這篇文章幕後真的作者出自中國媒體,借用英國五毛學者之名以示客觀?
再看他文中說中國政府「享有」更大的合法性或權威性(文中一再用「享有」而不是「具有」),他所謂的「合法性」不是指符合憲法的程度,而是指政府應該得到的享受,或百姓甘心情願接受當局的統制的程度。
他在文章中不能規避不談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民間對政府的抗議衝突事件,他說「中國民眾對政府高水平的滿意度並非意味著中國就沒有衝突。每年發生的15萬起所謂的大規模群體事件,很多都是各地農民抗議他們所稱的當局和地產商聯手以非法手段徵地的事件。不過,這些行動並非顯示民眾對中央政府根本的不滿。」他把罪惡輕描淡寫地全部歸咎於地方政府,所以並不減低「民眾對(中央)政府高水平的滿意度」。與毛澤東的罪惡全歸咎於江青等「四人幚」的邏輯如出一轍。
文章中說:「中國最重要的政治價值觀是文明國家的完整和統一,中國人民視中國政府爲中華文明的實施者和守護者,政府最重要的職責就是維護國家的統一。」該文作者先一相情願地杜撰了「中國人最重要的政治價值觀是文明國家的完整和統一」及「中國政府是中華文明的實施者和守護者」,繼而用假民調斷定中國人民「把政府視爲家庭成員」,「把政府視作『家長』」。
因爲這個杜撰出來的政治價值觀和人民寄託的守護者的緣故,作者就認定中國政府能「享有更大的合法性和權威性」,並把中國政府針對民眾的諸多偏執做法,如控制媒體和網絡,逮捕異見人士甚至逮捕替異見人士辯護的律師,等等,都說成政府應「享有的合法性」。理由是「因爲中國太大(言下好像美國、加拿大都不大),管起來極其困難。他們總是很急,總是擔心會有無法預料之事發生。尋找不穩定局勢因素的來源,向來都被認爲善治的基本素質之一。」他竟把這些違悖人權的暴政說是「善治」!!
那篇文章又繼續歌頌中共的建設,有鐵路列車照片爲憑;人民豐衣足食,有超市堆積的新鮮食物照片爲憑。結論是2030年中國一定超越美國,領導世界。
中國崛起後,這幾年裡出了三位英國人對中國有不正常的感情,也許是他們的感情䢖立在名利的動機上,所以顯得格外不正常。
第一位是英國海軍潛艦退休艦長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 ),他寫了一本《1421 中國發現世界》(1421 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The World) ,他把明代鄭和寶船說得比神怪小說描寫的還要大,有480英尺(146.3米)長,180英尺(54.86米)寬,九根桅桿,絲綢做的帆,海軍艦長出身的作者應知道這些都是不可能的,用現代技術及設備都不可能複製如此一艘不用鋼鐵結構而能適航的木船。他書中說鄭和艦隊到過的地方遠超過中國的史料記載,因爲時間上先於西洋各航海家,所以書名就用中國發現世界。由於他的驚人發現,他的書銷量遠遠突破了百萬冊,托中國掘起之福,他看準了西洋人說的捧場話比較值錢,使他名利雙收。
第二位是英國商人尼爾•海伍德(Neil Heywood),其曾祖父在1929-1925年間任英國駐天津總領事。尼爾•海伍德在中國崛起後於1990年代前往北京語言大學學習中文,繼而在大連經商,從事顧問咨詢公司,其實就是專門替外商對中國官場做官商勾結的橋樑。與當時大連市長薄熙來搭上關係,教薄熙來之子薄瓜瓜英語並幫助其進入英國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 或祇呼Harrow)。2004年薄熙來奉命任商務部長,海伍德亦跟隨去北京工作。從此與薄家更爲親近,薄妻谷開來曾請求海伍德幫助其向海外轉移資金,因條件談不攏而攤牌,谷開來怕來路不明資金資料外泄,令手下將海伍德強灌氰化物毒死,公安檢定爲飲酒過量致死,火化了事,後薄之副手王立軍在成都美國領事館曝料後,外界才明殺人真相。
第三位就是本文所述這位英國五毛經濟學者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了。
爲什麼都是英國人?也許是英國人的天性,從東印度公司販賣雅片到中國、雅片戰爭、等他們始終在昧著良心做重利輕義的事。
這位英國經濟學者名爲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11月3日英國BBC中文網給他這篇文章按上的題目是〈觀點:中國比西方更民主嗎?〉使人看了標題很容易以爲文章是說:中國比西方更民主之說大有疑問。
但當你看了標題下面加大加深的引言:「中美兩國即將以非常不同的方式選擇他門新一屆的最高領導人。然而,由數以百萬計選民投票選出的領導人,是否就比由少數代表推舉出來的領導人更合法呢?」就知道他要說大有疑問的一方不是中國而是美國。也就是把中國「由少數代表推舉出來的領導人」說成「更享有合法性」,美國「數以百萬計選民投票選出的領導人」合法性大有問題。
就從這段引言裡看,就覺得該文作者不像是個經濟學者。美國人口2億8千多萬,除去未成年人及非美籍居民外,其中有投票權的至少在1億5千萬以上,就算投票率低到祇有50%,至少也應有7千5百萬人出來投票,我寫此文時是投票前一日,據媒體預估約有1億2千萬人投票。他怎麼隨隨便便說「數以百萬計選民投票」?這種寫法很像中國媒體上慣用的故意忽略手法,他還用了故意誇大假裝有來歷的數據,例如他說「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托尼•賽奇的研究結論。賽奇經過一系列的調查發現,80%或95%的中國人對中央政府比較滿意,或相當滿意。」莫非這篇文章幕後真的作者出自中國媒體,借用英國五毛學者之名以示客觀?
再看他文中說中國政府「享有」更大的合法性或權威性(文中一再用「享有」而不是「具有」),他所謂的「合法性」不是指符合憲法的程度,而是指政府應該得到的享受,或百姓甘心情願接受當局的統制的程度。
他在文章中不能規避不談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民間對政府的抗議衝突事件,他說「中國民眾對政府高水平的滿意度並非意味著中國就沒有衝突。每年發生的15萬起所謂的大規模群體事件,很多都是各地農民抗議他們所稱的當局和地產商聯手以非法手段徵地的事件。不過,這些行動並非顯示民眾對中央政府根本的不滿。」他把罪惡輕描淡寫地全部歸咎於地方政府,所以並不減低「民眾對(中央)政府高水平的滿意度」。與毛澤東的罪惡全歸咎於江青等「四人幚」的邏輯如出一轍。
文章中說:「中國最重要的政治價值觀是文明國家的完整和統一,中國人民視中國政府爲中華文明的實施者和守護者,政府最重要的職責就是維護國家的統一。」該文作者先一相情願地杜撰了「中國人最重要的政治價值觀是文明國家的完整和統一」及「中國政府是中華文明的實施者和守護者」,繼而用假民調斷定中國人民「把政府視爲家庭成員」,「把政府視作『家長』」。
因爲這個杜撰出來的政治價值觀和人民寄託的守護者的緣故,作者就認定中國政府能「享有更大的合法性和權威性」,並把中國政府針對民眾的諸多偏執做法,如控制媒體和網絡,逮捕異見人士甚至逮捕替異見人士辯護的律師,等等,都說成政府應「享有的合法性」。理由是「因爲中國太大(言下好像美國、加拿大都不大),管起來極其困難。他們總是很急,總是擔心會有無法預料之事發生。尋找不穩定局勢因素的來源,向來都被認爲善治的基本素質之一。」他竟把這些違悖人權的暴政說是「善治」!!
那篇文章又繼續歌頌中共的建設,有鐵路列車照片爲憑;人民豐衣足食,有超市堆積的新鮮食物照片爲憑。結論是2030年中國一定超越美國,領導世界。
中國崛起後,這幾年裡出了三位英國人對中國有不正常的感情,也許是他們的感情䢖立在名利的動機上,所以顯得格外不正常。
第一位是英國海軍潛艦退休艦長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 ),他寫了一本《1421 中國發現世界》(1421 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The World) ,他把明代鄭和寶船說得比神怪小說描寫的還要大,有480英尺(146.3米)長,180英尺(54.86米)寬,九根桅桿,絲綢做的帆,海軍艦長出身的作者應知道這些都是不可能的,用現代技術及設備都不可能複製如此一艘不用鋼鐵結構而能適航的木船。他書中說鄭和艦隊到過的地方遠超過中國的史料記載,因爲時間上先於西洋各航海家,所以書名就用中國發現世界。由於他的驚人發現,他的書銷量遠遠突破了百萬冊,托中國掘起之福,他看準了西洋人說的捧場話比較值錢,使他名利雙收。
第二位是英國商人尼爾•海伍德(Neil Heywood),其曾祖父在1929-1925年間任英國駐天津總領事。尼爾•海伍德在中國崛起後於1990年代前往北京語言大學學習中文,繼而在大連經商,從事顧問咨詢公司,其實就是專門替外商對中國官場做官商勾結的橋樑。與當時大連市長薄熙來搭上關係,教薄熙來之子薄瓜瓜英語並幫助其進入英國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 或祇呼Harrow)。2004年薄熙來奉命任商務部長,海伍德亦跟隨去北京工作。從此與薄家更爲親近,薄妻谷開來曾請求海伍德幫助其向海外轉移資金,因條件談不攏而攤牌,谷開來怕來路不明資金資料外泄,令手下將海伍德強灌氰化物毒死,公安檢定爲飲酒過量致死,火化了事,後薄之副手王立軍在成都美國領事館曝料後,外界才明殺人真相。
第三位就是本文所述這位英國五毛經濟學者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了。
爲什麼都是英國人?也許是英國人的天性,從東印度公司販賣雅片到中國、雅片戰爭、等他們始終在昧著良心做重利輕義的事。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