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1, 2011

中國貨物傾銷到美國;美國電影受阻在中國

當今美國市面上出售的日常用品、家具、玩具、工具、文具、電腦等等,不論是否美國廠牌,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中國製造」。中國拜工資低廉的優勢,在自由貿易環境下成爲世界工廠,帶動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上升。中國GDP 世界排名,從三十年前的第15名,至2010年登上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位。GDP雖然逐年上升,但爲了維持低工資有利出口的優勢,中國人民全年人均收入世界排行榜卻逐年下滑,從70年代的世界第82位、80年代退到第94位、90年代下降到第105位、2008年再跌到第106位、2010年大步退居到世界第127位。這就說明了中國的財富集中於國有,大多數人都是窮的,一小部份「先富起來」的人,都是官商一體制度下的權貴,或敢冒險闖法紀的唯利是圖者。

根據美國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最新的研究報告,美國消費者購買中國產品所花的錢並不是完全付給中國生產廠商的價款,每件中國產品的零售價格中有很大部份是美國的開支成本,如美國境內的交通運輸費用、店舖租金及人工、廣告費用等約佔零售價的36%,再加美國經銷商的利潤等,美國消費者購買中國產品每花1美元中有5角5分是付給美國本土的開支,去(2010)年美國進口中國產品的實際金額只佔美國GDP的2.5%。
便有美國主流媒體據此事實評論稱:美國消費者花在購買中國產品上的錢其實只佔美國GDP 的 2.5%,較之於美國家庭全部生活費用包括健保、交通、居住、育樂…等花費的總和,是微不足道的,不可能對美國經濟會產生任何不良影響。

持該論者很可能在替既得利益者說話,我們要知道世界經濟的消長絕非如此簡單。實際上,如果國內減少相當於2.5% GDP的生產,其後果可能是使經濟萎縮25% 的 GDP;反之,國內若增加相當於2.5% GDP的生產,可能會使經濟蓬勃25% 的 GDP 。

試想全美國若把過去關閉的工廠再開起來自己製造日用品,失業者都被各方爭取吸收了,各住宅區房屋造起來供新的需要,房地產生意熱絡,超市興旺、餐館座無席、政府稅收豐富,市鎮建設相對地也增加了,學校、公園、體育場、圖書館等都建得美輪美奐。如此由相當於 2.5% GDP 的投入,使國內經濟起了發酵作用,由發酵作用所增加的 GDP 何止 25% 。可是如今這相當於美國 GDP 的2.5%每年都投到中國,在那邊起了發酵作用,使中國一小部份人富了起來,把中國的 GDP 提升到世界第二位。

這個發酵道理很簡單,但如何估算並不簡單,這就是經濟學家受到重視的地方,如果經濟消長如前面某論者所下的結論 ─「購買中國產品只花相當於2.5% 的GDP 對美國經濟不會有什麼影響」那麼簡單,世上就不需要經濟學家了。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走了資本主義經濟路線,獨裁國家變成爲一家大企業,共產黨相當於董事會,最高領導人 ─「主席」是該企業的董事長。這無疑是世界最大的企業,它具有任何企業沒有的立法、司法等機構,還有軍事武力。中國的GDP,就是這家大企業的「年營業額」。

大企業也得重視做廣告,所以中國對海外宣傳自己的富強也不遺餘力,想用錢的力量攻佔外國媒體。中國資金差點入主《新聞周刊》、紐約市的時報廣場每月租金二、三十萬美元的電子看板,中國有興趣等候租用。對美國的華文報紙更不必說,只須施些小恩小惠就可收買主事者的人心,目前美國甚至有台灣背景的華文大報,言論也漸由親共趨向反美。在中國國內絕對禁止言論自由,有良知的華文報界理應在美國言論自由的保障下聲討此一反人權的事實,但竟有不少昧著良心的華文媒體反而利用言論自由的環境來散佈反美思想,最近見到有台灣背景的華文大報登出把美國比作從前德國納粹之說。

關於中國產品傾銷美國之事,在美國的華文報紙上有過這樣的論調:「幸虧有廉價的中國產品銷到美國,才能使美國大衆減輕了大筆生活負擔。所以廉價的中國產品實際上對美國的國民生計是有貢獻的。」但實際上誠如上述,美國失去了2.5% GDP的發酵作用,是在削弱美國的經濟。

中國利用這一自由貿易機會將廉價產品傾銷到美國,再用人爲操控匯率,阻礙人民幣升值,如此既可用廉價產品助長出口貿易,同時亦可提高國庫中外匯存底的價值。如此,人民所得的人民幣縮了水,而中國國庫擁有的美債外匯價值卻膨脹了,這就說明了本文一開始所講的中國GDP上升到世界第二位,而百姓人均所得卻下降到世界第127位的原因。

這樣的「損民肥庫」實際上是「損民肥官」,在缺少民意機構和輿論的監督下,國庫有了錢,有權的官員就有很多機會可以藉發展交通建設、加強國防、創造國家新的形象等爲名動用大量資金,這樣就有機會讓自己及一部份人富起來。不然的話,來美國旅遊的中國觀光客怎麼有可能在珠寶店購買每隻數萬甚至超過十萬美元的手錶,並且一口氣買下五隻,還大方地送给導遊一隻價值六萬美元的手錶作爲小費 (見2011年8月2日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陸客買72萬元藍寶:便宜!)。

中國向美國傾銷大量商品之餘,是否也輸入一些美國名產供國人享用呢?上面說的中國富人來美國珠寶店購買的奢侈品、瑞士名錶等,買回去並非供平民大眾享用,只滿足特殊階級的慾望,並且也非美國製造,單位價格雖高,年交易額絕對不會到千萬美元,更不可能上億。供平民大眾享用的產品,單項年消費額動輒都要上億美元,所以上述奢侈品、瑞士名錶等不能算供國人享用的美國名產。向美國進口供中國人民享用最應該入選的項目非好萊塢電影莫屬,電影是美國好萊塢舉世聞名的產品,暑假是電影票房賣座最好的季節,好萊塢在最近暑假旺季推出的佳片如《變形金剛3》、《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世界賣座票房記錄均已超過了11億美元,並且還在成長中。可是美國電影在中國大陸的發行卻受到很不平等的待遇,甚至被剝削。

中國政府每年限制西方影片進口數量不超過20部,經過嚴格審查獲准進口的西片被限制在少數核定的影院放映。最近中國大力推出共產黨90週年黨慶宣傳片《建黨偉業》在暑假旺季上演,爲了讓該片有好的票房記錄,他們竟活生生地將賣座看好的美國片《變形金剛3》首映日期由原定的7月8日拉遲到7月21日,他們稱此爲給《建黨偉業》的「票房保護期」。

他們還用一種「綁票」(「捆綁售票」)伎倆來偷取外來片的票房,最近有上海等部分城市院線把外國高賣座片的票子和國產低水準片的票子「綁」在一起賣給觀眾,此處所謂「綁」就是買票的觀眾無選擇權,觀眾爲看西片,必須也買另一張國片的票,例如某君要去觀賞某西片,他在戲院售票口花80元人民幣,卻拿到兩張票,一張是該西片,票子上印的票價20元,另一張是某國產片,票子上印的票價60元,戲院稱:國片票是附送的,你要不要看悉聽尊便。可是顧客付的是兩張票的錢(20 +60),「贈送」的那張票價反倒是正片價的三倍。觀眾花80元來看那場西片,那中國片的影片公司硬是從中分了60元去。

中國大陸電影市場前景很看好,全國現有電影院6200多家,並且以每天三家的驚人速度在增加中。可是電影不被中共視爲藝術,而視政治宣傳的成分多,所以他們要嚴加管制,主管機關有廣電總局、中宣部等,這些單位不但管電影的內容也會管電影的票房。台灣也把電影與政治宣傳掛鉤,主管機關是新聞局。美國並不把電影與政治宣傳掛鉤,所以美國的電影事業最發達,年生產值與美國的國防工業並駕齊驅,足可供各國作爲榜樣。希望中國大陸在國內良好的市場環境下好好發展電影事業,讓電影無拘束地走藝術的路,放棄政治干預,並多開放美國片進口,一可供國內大眾享受,二可切磋琢磨電影藝術與技術,三可略爲平衡雙方貿易的逆、順差,何樂而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