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少字數以縮短本文題目,我借用了美軍的艦體代號 (Hull Classification Symbol) :BB是1920年及以後的Battleship,中譯原為「主力艦」今有改稱「戰列艦」者;CV是多用途航空母艦:CVN是核子動力多用途航空母艦;SSBN是彈道導彈(Ballistic missile) 核子動力潛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海上武力仍以配有重砲、厚甲、大噸位、高速的「主力艦」為台柱,那時Battleship 一詞的中文名,取其英文另稱此形艦為Capital Ship之涵義,譯為「主力艦」。主力艦相當於可迅速移動的大砲陣地,太平洋戰爭後,空中武力遠猛於大砲,航空母艦相當於可移動的機場,所以航空母艦漸漸取代了主力艦的地位。由於主力艦已非「主力」,便有人取其諧音改譯為「戰列艦」。由「主力」改為「戰列」等於把「主將」貶為「列兵」,不但降幅過大,更有不合理者,在史料記載上,還追溯剝奪以往真正為主將時的頭銜,亦一概貶稱為「戰列艦」,致與史實不符,如此倒不如學日本人始終稱此形艦為「戰艦」,較為合理。
日本從甲午戰爭強索得了中國的鉅額賠款後,軍國主義者便有了本錢大事擴充軍備,一步步實現他們「走出去」侵略他國的夢想。從侵佔來的中國東三省和台灣、朝鮮等地搜括到大量他們國內缺乏的粮食、煤、鐵等戰略物資;並從美國大事搜購廉價廢鐵,連紐約市無線電城(Radio City) 對面的地標鐵架也拆了賣給日本; 1936年日本軍國主義者在其國內發動「二二六流血事件」,殺害異議分子後得勢,解散國會,實施軍事獨裁,日本老百姓家的用具或裝飾品甚至兒童玩具,凡金屬製品都「甘願」奉献出來;再加高價禮聘法國造艦專家Louis-Émile Bertin主其事幫日本設計及監造軍艦,日本人趁機學習技能。使缺少煤鐵及造艦知識的日本得以在1937至1940年間有能力打造出滿載重排水量為71659噸世界最大的「大和號」 (Yamato) 主力艦,及多艘航空母艦。大和號全長862.9英呎,水線長度為839.9英尺,寬121英尺船身最強處鋼板厚達16.1英寸,試想,厚達16英寸多的鋼板構成該艦「腰帶」要用多少鋼鐵!(船體在水下和水上之間的線稱水線Waterline,沿水線測量船的長度為水線長度Waterline Length,迴繞水線一周的船殼稱為腰帶Belt,此處易受魚雷攻擊,軍艦的腰帶重要部位都特別加強。)
吳海軍工廠 (Kure Kaigun Kosho) 煞費周章祕密地造出大和號時,主力艦的功用地位已開始走下坡,但該艦仍不失為日本引以為傲的炫燿標誌,從照片上看了她1941年試航時,七萬多噸重的艦體以27節的速度破浪前進,濺起飛瀑般水片的雄姿後,真不堪想象1945年4月竟被垂死挣扎的日本軍國主義者用作自殺任務的犧牲品。大和號最後一次出航時,在吳海軍工廠加裝了更多的對空武器,帶足了彈藥,但只加了從日本到琉球的單程油料,日本軍閥計劃用大和號衝上琉球海灘,使她坐灘後成為一座不沉的鋼牆鐵壁陸上堡壘,用以頑抗美軍的攻擊,直到兩敗具傷。結果在她未到目的地之前,途中被美軍在多艘航母上出動的飛機,像打活靶般,前後九波輪番炸射,被無數500磅和1000磅炸彈及10個Mark 13型魚雷擊中,沉入沖繩以北,北緯30度22分;東經128度04分的太平洋中。這是當初建造大和號時囂張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始料不及的。大和號的姐妹艦,同樣噸位的「武藏號」 (Musashi) ,遲大和號三個月下水,但卻早大和號半年被擊沉。
這兩艘「大和級」戰艦的噸位重但速度不夠快,有些大而無當,在日本擁有她們時曾以此兩寶為傲;到大戰末期,被人把她們用來打活靶時日本人也只能忍辱了。
當敵人沒有強大空中武力時,主力艦仍是主將,美國主力艦滿載重排水量為57450噸的密蘇里號 (USS Missouri),論噸位只是大和號的80%,但長度887.2英尺比大和號長24.3英尺,寬度108.2英尺比大和號窄12.8英尺,速度33節比大和號快6節,於1945年8月29日駛入東京灣,9月2日在艦上驟集各盟國代表由麥帥主持舉行日本無條件投降之受降儀式。1950-51年間該艦還參加了韓戰,她的戰場任務就是移動性海上大砲陣地。1955年2月26日曾一度退役,編入太平洋後備艦隊,封存在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的布拉貿登 (Bremerton) ,歷年吸引了十八萬遊客參觀日本投降甲板現場,直到1984年在雷根總統擴增海軍艦隊政策下,又出塢啟用,在加州長堤海軍船廠大修,並整理武裝使她更現代化。旋於1990年參加了伊拉克「沙漠風暴行動」 (Operation Desert Storm) 。1992年除役,1999年起在珍珠港陳列展覽。
密蘇里號為美國四艘Iowa級主力艦之一,這四艘分別為USS Iowa BB61、USS New Jersey BB62、USS Missouri BB63、USS Wisconsin BB64,也是美國最後的四艘BB,現在都被分別陳列在各地博物館內供人參觀。而Iowa級主力艦被造艦界及軍事武器專家們從威力、火力、創新、保護、服役期長短這五項來比較,列為歷年十大最優軍艦之冠,請cut and paste下列URL到您internet網頁的address bar上去觀賞該級軍艦的海上雄姿和評分的錄影:(此軍事頻道資料很多又便於搜查,具有美國式大方風格,不須登記,全球無限使用,與You Tube,Wikipedia 一樣值得被推薦。)
http://videos.howstuffworks.com/military-channel/7031-top-ten-fighting-ships-iowa-battleship-video.htm
航空母艦取代了主力艦的地位以後,世界各不願淪為海上弱者的國家,都加勁發展航母,現代能起降高速噴射戰機的航母構造相當複雜,造艦工程巨大,每艦需五、六千官兵操作,美國長年以來已累積了很多航母作業經驗。從1922年起第一艘航母USS Langley CV1開始至今,前後共製造和操作了77艘航母。
2007年3月美國當時僅存的一艘傳統動力的航母USS John F. Kennedy CV67退役後,現有比CV67新的,滿載重排水量十萬長噸以上的,核子動力航母十艘 (CVN68至CVN77) ,通常將此十艘統稱為Nimitz級,(她們是:USS Nimitz CVN68,USS Dwight D. Eisenhower CVN69,USS Carl Vinson CVN70, 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USS Abraham Lincoln CVN72,USS George Washington CVN73,USS John C. Stennis CVN74,USS Harry S. Truman CVN 75,USS Ronald Reagan CVN76,和USS George H.W. Bush CVN77。)美國海軍研究所出版的世界各國海軍大全《Combat Fleet of the World》將CVN71及以後者歸入Theodore Roosevelt級。
另有比CV67老的,但為核子動力的,Enterprise 級航母一艘,即USS Enterprise CVN65,該艦滿載重排水量為93284長噸。
此十一艘現役的航母全都是核子動力,4軸4推進器,航速30級以上,全長1100多英尺,寬130多英尺,飛行甲板寬250多英尺,艦上官兵:Nimitz級每艦5680人(船艦部3200人,飛行部2480人);Enterprise 級因有8個核子反應爐,比Nimitz級的多6個,因此船艦部人數略多,全艦共5830人(船艦部3350人,飛行部2480人)。十一艘航母中四艘駐美國西岸,六艘駐美國東岸,另一艘USS George Washington CVN73駐日本橫須賀 (Yokosuga) 。目前還有兩艘十萬噸級的核子動力航母正在籌建中,預計分別將於2014及2018年加入服役行列。
上次拙文〈中國早就該強了〉,就如同另一篇拙文〈「琉球國」早該獨立了〉的標題語法一樣,我所謂的「早該」就是照理應該能夠如何但卻沒有如何,有「非不能而是不為」之意。我的全文並無「中國現在很強」或「中國早就該像現在這樣強了」的含意,我不願動輒誇大中國富強,這樣會無形之中落實了日本軍國主義最要推波助瀾的「中國威脅論」,以利凸顯其戰略地位的重要,而易於取得美國的軍事支持。
在拙文〈中國早就該強了〉最後附有URL向讀友推薦去點看美國航母USS John F. Kennedy CV67實際作業的錄影,所連結到的網站是中國大陸的「紀實頻道」,而該錄影片實為美國媒體所製作,中國媒體拿來改配上中文道白播放(我想他們是用合法手段取得的)。由於拙文的連結,向全世界我們的讀友推薦了去看「紀實頻道」的節目,從該節目的點閱計數每天增加一、二千次來看,我對他們是有幫助的,不啻增加了他們的知名度和廣告效益。
可是不久後我的美國讀友再去點閱時卻被「紀實頻道」拒於門外,代之而見的是一條信息,上書「您點播的內容不提供國外播放,請嘗試其他節目!」,如果接著點OK去嘗試他們其他節目,便出現他們的首頁,可是任你怎麼選,都會出來同樣的信息 ──「您點播的內容不提供國外播放,…」,其中只有一個「合作專區」內含美國國家地理頻道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不得不開放讓中國境外的人看。他們閉塞到如此地步,明顯地違背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初衷。台灣對他們來說不是「國外」,想必不會被拒,如果也被拒了,那就違反了他們的國策。
與此相比,同樣在〈中國早就該強了〉拙文中所推薦去點看美國時代雜誌滑雪板運動訓練錄影,那時冬季奧運尚未開始,各國選手都在磨拳擦掌中,美國無所謂被人看去訓練環境,未拒人於千里之外,這是美國人落落大方之處,他們的航母軍事行動都讓人攝入鏡頭,更何況滑雪運動,主要是他們知道那些可讓人看,那些不可讓人看,不是一味遮遮掩掩都不讓人看。
上次推薦去看的 USS John F. Kennedy CV67 是燃油鍋爐動力也就是所謂傳統動力的航母,現在讓我們另找 You Tube 來看更大的現役核子反應爐動力航母USS George Washington CVN 73 的作業實錄,該艦是現役的十一艘核子動力航母之一,You Tube 將該錄影分三段播出:在鏡頭中可以看到F/A-18 Hornet戰機在航母甲板上日夜起降,飛官的作息情況及個別的工作感言,包括一位女飛官 Lt. Rebecca Adams;艦橋上的操船實景及艦長Capt. William J. McCarthy的講解。畫面中也見到其他航母,例如USS Enterprise CVN65 和 USS John C. Stennis CVN74;還有夜間降陸出事實錄,甲板上一片火海的鏡頭,那是1994年7月11日夜間小鷹號航母 (USS Kitty Hawk CV63) 上的意外事故記錄片。該三段錄影的URL如下,請cut and paste下列URL到您internet網頁的address bar上去觀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PdBiHf-XYk&NR=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d0ANx6IeYI&NR=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uDuj5YzsP8&NR=1
常有中國大陸計劃自造或要購買航母的消息,在上海浦東外高橋造航母的地點也有了,衛星照片上也看到大連灣的碼頭上靠了一艘俄國舊航母。1992年間有謠傳說中國正在向俄國洽購一艘未完工的航母Varyag號,但中、俄雙方官方都正在否認此事時,忽傳有中國商人出面購得此艦,說要買來作展覽用。可是在2000年要把航母拖去中國時,從黑海到瑪摩拉海 (Sea of Marmara) 必須經過博斯普魯斯 (Bosporus) 海峽,但被把守海峽的土耳其政府阻擋,航母出不了黑海就到不了中國。
俄國的航母,飛行甲板前端有向上翹起的弧度,甲板起飛跑道形如跳台滑雪 (Ski-Jumping) 的滑坡(若將滑坡放平,跳台就相當於艦首翹起的部位),所以在這種甲板上起飛被稱為跳台滑雪起飛 (Ski jump takeoff) ,飛機起飛須靠飛機自己的力量由弧形甲板衝向上方15度的天空,在這種情況下的起飛,飛機的載重會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發揮現代戰機載彈及載油料的最大功能,戰機的戰鬥能力將會因此降低。美國的航母沒有翹起的飛行甲板,因為都裝有蒸汽彈射幫助飛機起飛的設備(Catapult) ,可使飛機起飛時在3秒鐘內跑完300英尺跑道,速度從0到150節(每小時150海里,也就是每小時172.617英里或277.8公里)。彈射力量可隨飛機重量調整,確保滿載的飛機順利起飛。彈射起飛設備雖有如此好處,但因構造複雜,設計和製造上都需要高科技祕方,而且整套巨大裝置只適合大噸位航母容納。
1992年11月中國媒體刊登了一則消息說,鄧小平已經決定推行一項計劃,在中國國內自己設計和製造一艘航母,該計劃將於1993年開始執行。後來又有報導說,計劃中要造兩艘48000頓的航母,預定於2005年加入服役,如此說來,船塢中必須於1997-1998年間開始按照設計動工造艦,可是屆時毫無動情。1996年俄國Nevelskoye 設計局接到一份為中國航母提供概念設計 (Conceptual Designs) 的合約,由此可推測實際建艦還在好多年之後。1998年5月消息指出原定的五年造艦計畫已延遲,新航母初期有能力執行任務(Initial operating capability) 將不會在2020年實現。1999年1月中國官方又有再加長延期至少10年的說法,如此則在2020年新航母能執行任務之預期將不可能實現。2001年1月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雜誌報導稱,中國要獲得航母的計劃已經取消。
去(2009)年4月23日中國海軍慶祝建軍60周年,在青島海上大閱兵振奮人心之後,11月間中國軍方高層在言談中又提到要有一、二艘航母的構想。本(2010)年3月5日,在北京出席「兩會」的多位高級將領都表示中國要建造屬於自己的航母,至於何時可造好,都答以:「快了。」中國快擁有航母之說又將興起,國內民心一片自豪,團結氣氛十足。其實應該套句我的老話──中國「早該」有航母了,建國後全國大煉鋼之時,不管大的小的航母,造她一、二艘是很正常的。
日本一個不產煤不產鐵礦的國家,也能在二戰前造出主力艦及航母等。戰敗後它的軍事發展受到限制,還不被允許擁有航母,可是目前最想在海上封殺中國的是日本,它雖不能自已有航母,卻想用取巧方法,要求美國將2009年5月退役的小鷹號航母 (USS Kitty Hawk CV63)賣給以亞太軍事聯盟成員國為名的日本等國共有。美國力圖建立的亞太軍事聯盟,被稱為「亞洲版北約」,目前尚未正式成立,但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新加坡歷年以此聯盟名義,在亞太地區海域舉行聯合軍事演習。若一旦美國同意讓日澳印共同擁有小鷹號,那就等於取消日本不得擁有航母的禁令,今後美國的核子動力彈道導彈潛艦(SSBN)退役時就可循例轉讓給日本,日本取得這些軍艦的構造機密和運作方法後,就可不受限制自行研發製造及使用。
一般常被談論到的飛彈是巡弋導彈 (Cruise missiles) ,它有短的機翼,有噴射引擎推動飛行和導航裝置,發射後為避免行蹤被發現,常作低空超音速飛行,也有超音速五倍者,射程通常在100至500公里,也有超過500公里者,巡弋導彈非本文所說的彈道導彈 (Ballistic Missile)。彈道導彈無機翼,用火箭發射到太空後不需推力,而能以音速18倍的速度飛向目標。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可達6000海里 (11112公里或6905英里) 。
彈道導彈射到太空後,須使它不真正進入軌跡 (Orbit) ,目的是不使它繞地球週而復始地飛行,而要使它呈拋物線狀在太空繞地球飛一段距離(不滿一週)後,不需用返回地球的火箭,又重回地球大氣層,我們稱它在太空中這段拋射飛行 (Trajectory) 為「亞軌跡太空飛行」(Sub-Orbital spaceflight) 。彈道導彈在發射時可以設定彈道方向及拋射距離,當它離開地球大氣層藉亞軌跡太空飛行衝向目標時,每秒速度為4英里,也就是每小時14400英里(23175公里/小時),是音速的18.75倍,到目標區上空重回地球大氣層,由於速度特高,使人無法攔截。世上除了最短程的戰地用彈道導彈,射程可小到150至300公里,還有短程 (Short-range) 彈道導彈 (SRBM) 射程自300至1000公里;中程 (Medium-range) 彈道導彈 (MRBM) 射程自1000至3000公里;遠程 (Intermediate-range) 彈道導彈 (IRBM) 射程自3000至5500公里;洲際 (Intercontinental) 彈道導彈 (ICBM) 射程在5500公里以上;在潛艦上發射的 (Submarine-launched)彈道導彈 (SLBM) 都是洲際級的。
彈道導彈核子動力潛艦 (SSBN) 為新一代的艦中主將,她完全是戰略武器,是強國手中的王牌。美國原有Ohio級彈道導彈核子動力潛艦18艘,冷戰後將其中4艘改為巡弋導彈核子動力潛艦(SSGN),現有Ohio級彈道導彈核子動力潛艦14艘,每艘潛水狀態的棑水量為18750長噸,長170.69公尺,寬12.8公尺,潛航速度25節。艦中有垂直的發射筒二縱行,每行12筒,共24筒,每筒載有一枚Trident D-5彈道導彈,彈長13.44公尺,直徑2.11公尺,重53.18公頓,射程6000海里 (11112公里) ,共24枚。發射時每枚彈道導彈都可載多個能各自飛向個別目標的彈頭,每一彈頭載有相當於廣島原子彈24倍威力的核彈,飛到目標區上空後像流星雨般的進入地球大氣層,然後變化為好像成千個太陽奔向目標。
早期的SSBN都須浮出海面始可發射彈道導彈,現在的SSBN可在海面下發射,但發射時潛水深度須不超過50公尺。對一艘完美的SSBN最嚴格要求的是隱蔽性,在設計和建造時為增加隱蔽性可付出任何代價(例如若減低機械轉速可消滅噪音,則寧可犧牲航速。)她的艦體外層都包以無回聲的材料,動力推進機械都裝置在能吸收任何輕微振動的結構上,她的電子儀器、通訊設備、聲納等均不會使人察覺它們的存在,她的推進器螺旋槳的構造是國家極機密,在海水中轉動時不會發出特別音響。隱蔽性好的SSBN,敵人無法知其位置,無從消滅她,祇有她能用毀滅性武器消滅敵人。
世界上很多國家擁有彈道導彈,但具有洲際彈道導彈 (ICBM) 者不多,能有潛射彈道導彈 (SLBM) 的核子動力潛艦 (SSBN) 者只有美、俄、英、法、中五國,論資歷、數量、潛艦隱蔽能力、彈道導彈強弱、射程等因素來排位,中國只能敬陪末座,這五國被傳媒界稱為「SSBN俱樂部」。最近雖有新聞說印度新加入了這個俱樂部,我認為此消息的可靠性有待查證。印度正遊走於美英與俄國之間,它現在的武器攙雜英、俄、以色列的產品,目前最多只進展到艦射巡弋導彈。最近俄國要為印度再造十二座核電廠,俄國為了這筆大生意,略施小惠讓售一艘退役的核子動力潛艦給印度是有可能的,但「核子動力潛艦」 (SSN) 不等於「彈道導彈核子動力潛艦」(SSBN)。在華語界造成此二者混淆的原因,可能是平時為免華語讀起來拗口,便在稱呼上省字,將這兩個拗口的名詞,不求甚解地一律簡稱為「核潛」。
如果把「核子動力潛艦」 (SSN) ,「巡弋導彈核子動力潛艦」(SSGN) ,和「彈道導彈核子動力潛艦」(SSBN) 合為「核潛」一談,美國的核潛可達百艘以上。光是7000噸級的洛杉磯級 (Los Angles Class) 的SSN自1972至1992年共建造了86艘,今已退役三、四十艘編入後備役,該級第一艘USS Los Angeles SSN68在今 (2010) 年1月23日才退役。除上述洛杉磯級核潛外,還有7800噸級的維吉尼亞級 (Virginia Class) 、9100噸級的海狼級 (Seawolf Class) SSN ,以及從SSBN改為SSGN的4艘巡弋導彈核子動力潛艦。
SSBN在廣大的海洋水面下一年四季日夜不停地隱蔽航行著,憑著威力強大的潛射彈道導彈 (SLBM) 對可能的敵對侵犯產生了制止作用,世界在這種毀滅性武器下暫時維持了免於大戰的和平,但願永遠不會擦槍走火。
Thursday, March 25, 2010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