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明本文所指的「中國」是歷史上一脈相傳的「中國」,並不專指兩岸四地的任何一方,而是指整個總體。在本文開始前請大家用6分13秒的時間觀看一則美國人如何訓練滑雪板的記錄片:
http://www.time.com/time/video/player/0,32068,61084770001_1952770,00.html
為了在滑雪板這個新興奧運項目上表演出色,有人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才有如此完備的訓練場地和新創的訓練設備,讓有潛能的選手及有創意的訓練專業人員能發揮所長,大家都向奧運金牌榮譽邁進。
如果同樣這批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遇到的主管衙門,他們雖也有財力,但一切以最高主管的排場和享受為主,辦事的各級主管只注意做好大老闆今天需要什麼、他的座車換新了沒有…等等,那他們就注定和奧運金牌無緣了。
國際間的軍事競爭本質上是和運動競賽有若干相似之處,若要獨佔鰲頭,必須抓到重點,精益求精,如此才能夠堵絕外侮,求得勝利。不然,國事重心偏重在主子的享受上,如清代視修建慈禧太后的頤和園比加強北洋水師重要;又如韓國著名電視劇《大長今》中表演的,朝廷各部門各級,鬥來鬥去都以皇上享樂安康為唯一前提。這些政治文化都未抓到當時國際情勢下國家努力的重心應該落實到什麼地方,當時雖然有很多人知道應以建立海上軍事力量為當務之急,但因當權者觀念偏差,非當權的大眾只做到虛應故事,與挽救頹勢的距離越來越遠而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日兩國海軍都同樣薄弱,但日本因國土貧瘠,窮兵黷武,用其未成形的海軍武力藉故登陸台灣,清兵以僅有的戰船赴台將之驅逐。清政府鑒於屢次列強威脅均來自海上,今次日本居然以其微弱海軍亦前來逞強,李鴻章旋上奏請組建北、東、南三洋艦隊,並得到當時攝政王(即恭親王奕訢)的支持,接着用十年時間購辦軍艦,訓練海軍官兵。光緒十一年(1885年)清政府成立「總理海軍事務衙門」時,中國海軍的軍力亞洲第一。1888年底以此優勢正式建立北洋艦隊(亦稱北洋水師),計劃繼續如法成立東洋及南洋兩艦隊,可惜這兩艦隊從未成軍。
光緒十二年(1886年)秋,中國海軍軍力倍於日本,此時醇親王奕環攝政並兼海軍事務大巨,李鴻章為北洋大巨、直隸總督、兼總理海軍衙門行走。是年中國以六艘新購軍艦往訪日本長崎,日本舉國上下彌漫著恐懼情緒。中國水兵上岸,街道兩邊日本群眾向中國水兵潑水投石者越演越烈,演變為成千群眾持刀圍攻追砍中國水兵,最後發展成群眾欲衝入熊本要塞企圖向中國來訪軍艦開砲,經中國軍艦對空發砲後嚇阻平息。群眾衝入要塞未成,對日本來說是一大幸事,如果該次日本要塞真向中國軍艦發砲,丁汝昌提督必毫無選擇于以還擊。英籍總教習琅威理(William Lang)早在暴民追砍中國水兵時就建議砲轟日艦及長崎市,對中國來說,是徹底殲滅日本海軍的天賜良機,八年後的甲午戰爭也不可能發生。
天賜良機一去不再回頭,自從1886年北洋艦隊訪日後,日本急起直追,他們經濟條件雖不優厚,但仍極盡可能擴大海軍戰力。日本以國家財政收入的60%來發展海、陸軍,當時日本政府的年度財政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用在發展海、陸軍的費用就達四千八百萬日元。1893年起,又更加強海軍費用,明治天皇於是年每年從自己的宮廷經費中撥出三十萬日圓,再從官員的薪水裡取十分之一,補充造船費用;而中國海軍卻一直在原地踏步,慈禧太后權勢日增,只重視她個人權力和享受,不懂得花大錢購買更多更新的軍艦有何用處。再加第三任攝政王,慶親王奕劻,昏庸貪財,雖身為海軍事務大臣,但對北洋艦隊的事不聞不問,一味遷就太后。艦隊訪日五年後,亟需補充和更新,但不為朝廷允准。光緒十七年(1891年),清廷戶部乾脆奏請今後停止購買艦船,並對外停購槍炮彈藥兩年。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前夕,中國北洋艦隊已有八年未購一艦一砲,而日本在這八年內不斷新添軍艦。中日甲午戰爭開戰後日本將其新銳艦隊和二線船艦組成「聯合艦隊」,其軍艦數與中國不相上下,總排水噸位已略超過中國,而且他们的多為新購,中國的比較老舊。
中國軍艦雖以30厘米重砲和20至30厘米大砲領先於日本,但中國軍艦上並無裝備當時新式的15厘米速射砲,而日本聯合艦隊中裝備該型速射砲共有97門之多。
原本一般中、日軍艦航速都在15至16節之間,但日本新購的軍艦可達19節以上者。快艦加快砲使日軍易攻易守。
中國當初有很好提升船艦效能的機會,但都放棄了,例如清政府本已向英國訂購,航速達23節的4300噸巡洋艦,訂金已付,後因朝廷不願再花錢購軍艦而毀約,不得不放棄訂金,此艦結果被日本以低價買下,日本明治天皇的母親,「明治皇娘」曾將她的全部珠寶首飾捐出凑錢購買該艦。這艘中國曾付過錢的軍艦於1893年成為日本聯合艦隊中的「吉野號」(よしのYoshino),她的12具高壓蒸氣鍋爐,2台三段膨脹往復式蒸汽機,15900馬力,雙軸螺旋槳推進器,並配有6英寸(15.2厘米) 速射砲4門、4.7英寸(12厘米)速射砲8門、1.9英寸(4.7厘米) 速射砲22門,及14.2英寸(36厘米)鱼雷發射管5具,為當時世界最高時速和最先進的軍艦,亦為日本最大的軍艦,在甲午戰爭中發揮了極大的戰力。
甲午一役中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北洋艦隊也從此解體。中國除割讓台澎並開放內陸各大港口給日本外,不可思議的是中國自己該買軍艦時都拿不出錢來,這回却向英、德、法、俄等國的銀行團用重利借款付給日本巨額「賠款」白銀二億三千萬兩(中國共付出本利約三倍於此數,外加很多附帶條件)。
這二億三千萬兩可買多少軍艦?查清政府曾向德國訂製一艘加強裝甲2900噸巡洋艦「經遠號」的價格是白銀865000兩,二億三千萬兩可買這種巡洋艦265艘有餘。
賠款中三千萬兩是「贖遼費」,日本原擬將遼東半島一併拿下,後因俄國反對,日本只得暫時不奪遼東半島,改先取現三千萬兩。而這三千萬兩只換來日本暫緩奪取遼東半島,1931年日寇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後這塊地方終被他們奪去,建立了偽滿洲國。
日本得了這筆巨款及領土,一夕之間成了戰爭暴發户,就能發展更強的海軍,使它有資本打勝日俄戰爭,日俄戰爭獲勝後無異更鼓勵了日寇好戰侵略的野心,使它更積極走向軍國主義的不歸路,相繼又發動了九一八、一二八、七七等一連串侵華戰爭,使中國在推翻滿清後無復興的機會。
中國海軍自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後一直沒有恢復元氣,事實上從甲午戰爭之前直到二戰前後中國海軍對本國領海都未曾有過制海權,也從未有過能保衛領海的戰力。甲午前外國軍艦在中國渤海、黄海自由行駛遇中國軍艦時還相互下旗鳴笛致敬呢!歷來多次沿海船難,或中國商船在領海遭外輪撞沉時,都從未見有中國軍艦趕到現場。
民國初年曾發生過護航軍艦撞沉被護航的運兵商船,撞船兩小時後商船沉沒,雖有兩小時救人時間,但肇事軍艦早已不顧救人逃得無影無蹤了,致造成全船七百多人遇難。也曾發生過軍艦撞沉長江客輪,船上1200人落水,溺斃约900人,軍艦不但不停下救援,艦上士兵反以刺刀將攀附艦旁的落水者一一驅離。上述肇事艦長有海軍當局袒護,法院屢傳不到,結果不了了之。
抗戰勝利後太平輪和建元輪在舟山群島附近相撞,兩輪先後迅速沉沒,第一艘來救援的是正在附近中國領海航行的澳大利亞軍艦,但始終無中國軍艦到出事海域救援。
中國之弱是弱在海軍上,先受慈禧太后之害,再遭日寇之禍,最後又有腐敗鄉黨官僚把持折騰。這些禍害是由前引發到後的,要根除積弊,必須洗牌從新開始。今日建立強大海軍要向海、空、潛立體發展,比十九世纪李鴻章時代難多了,所需經費是天文數字,技術上也非一朝一夕能趕得上的。我還是希望中國人要團結起來,同向强國之路前進。
最後要請讀友觀賞一段34分57秒介紹美國航空母艦的錄影:
http://real.joy.cn/video/515358.htm
這是美國政府公開的影片,在甘迺迪號航空母艦上所攝,由上海電視台加了華語配音的版本目前在網上觀賞次數己超過一百多萬次,看該片後就可知道要维持海上霸權有多不易。影片中的甘迺迪號航空母艦為非核子動力,目前己除役,美國現有一艘比她舊的和十艘比她新的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在服役。
Tuesday, February 2, 2010
Subscribe to:
Posts (Atom)